【爱历史】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月3日·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之死( 二 )


9月下旬 , 吴军在湖口一带基本完成了对陈军的水陆合围 , 陈军只得向长江突围 。 10月3日 , 在朱元璋水军追击中的陈军 , 在突破湖口最狭窄的水面时 , 又受到南湖嘴守军的阻截 。 陈军勉强冲破包围圈 , 进入长江 。
南湖嘴就是现在的濂溪区新港镇梅家洲 , 与石钟山滆湖相望 。 下图中 , 笔者所拍摄的地方就是南湖嘴一带 , 枯水季节此处甚窄 , 强弩可射到对岸 。 据说600多年前的这场大战时 , 也是遇到了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 吴军打造的史上最强巨舰因为怕搁浅而束手束脚 , 难以发挥出威力 , 大约也是天不待见陈友谅 。 如今站在梅家洲渡口的古战场前 , 很难想象 , 当年竟有不少于60万水陆部队在这么狭窄的区域展开血战 。
【爱历史】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月3日·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之死
文章图片
湖口江湖交界处笔者摄于2021年12月
陈军冲入长江后先向下游遁去 , 在湖北安徽交界的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县) , 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观望 , 竟被流矢射中脑部而死 , 陈军转而向上游溃退 , 首都江州再失 。 不久后 , 陈汉政权亡国 , 江州结束了四年国都的历史 。
其实没有四年 , 因为期间很长时间内 , 江州为吴军所占 。 1361年朱元璋占领江州后 , 将此地命名为九江府 , 九江之名就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 。 汉代的九江郡和明代的九江府不是一码事儿 。
鄱阳湖大战的故事太多 , 本篇只是做个简略介绍 。 陈友谅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军事装备 , 几乎是在主场作战 , 为何会失败?有人说他犯了战略错误 , 有的说他的战术有问题 , 有人说他性情强硬而多疑 , 有人说的对部下过于残暴等等 。 成王败寇 , 输掉的总是错的 。 朱元璋更多疑 , 更擅长玩弄权术 , 同样也杀了自己老上司 , 他的残暴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少有 , 但是他赢了 。
【爱历史】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月3日·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之死
文章图片
明祖鄱阳灭友谅图源:廿一史通俗衍义
其实 , 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 历史的发展有必然 , 比如腐朽又残暴的元朝统治必然灭亡 。 历史的发展更有偶然 , 只有最凶恶、最残忍 , 也是运气最好的人 , 才能从江南起义军炼蛊皿中杀戮、吞噬、壮大 , 最终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 陈友谅也是天命绝了他 , 60万大军入赣 , 打了半年还有50万人回到湖北 , 鄱阳湖之战的损失并不太大 , 如果他活着 , 会不会卷土重来?
陈友谅被流矢射死 , 试问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役中 , 哪个主帅有这么命苦?朱元璋是命好 , 鄱阳湖大战时多次遇到危急 , 他被一箭穿喉的可能性也不小 。
如果朱元璋战死在鄱阳湖 , 吴军必败 , 那么朱元璋失败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战略问题、战术问题、生性多疑、为人残暴……
最后再来说说在鄱阳湖方圆几百公里内民间流传已久的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故事 。 赣北、赣中的人民 , 为什么对这场战争念念不忘?因为这场战争是逆转的 , 悲情人物是陈友谅 , 这才是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意味 。
【爱历史】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月3日·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之死
文章图片
笔者摄于梅家州渡口 , 2021年12月
在民间故事中 , 陈友谅一次次功败垂成 。 故事能够被代代相传 , 其实是以歌颂胜利者的形式寄托对失败者的怀念 , 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王 , 带着我们差点得到了天下 , 虽然他输了 , 虽然他没有乌龟王八相助 , 但我们要记住他的名字 。
最后一段是不是笔者在想当然?看看清代野史和笔记小说你就会发现 , 即使经过了明代的严酷管制 , 即使到了数百年后的清中期 , 湖北、湖南、江西 , 尤其是鄱阳湖周边 , 仍有官方屡禁不止的野祀和私祀 , 百姓们焚香磕拜是一个人——领导着乡亲们打天下的汉王陈友谅 。 他们都向往着一个首都——九江 。 好吧 , 最后一句是我瞎编的 。
【爱历史】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月3日·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之死】《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 , 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 , 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 , 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 资料残缺 , 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 , 诚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