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按这3步走,有效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 二 )


一、这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吗?
二、20年后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取舍孩子的时间 , 是引导孩子管理时间的关键 。 因为 , 管理时间也少不了取舍 , 什么事必须现在做 , 什么事可以晚一点再做、不做都需要取舍 。
在与孩子安排同一天去外面玩的时候 , 孩子会提出要去玩这个玩那个的要求 , 但是因为时间关系 , 并不能玩完全部游戏设备 。 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决定去玩哪个 , 让孩子在有限时间内学会取舍 。
作息制度
研究表明 , 日常生活的制度对学前儿童的时间观念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他们的时间知觉是以根据作息的周期性变化为特征的 。
这也就表明着一个规律的、合理的作息安排对孩子的重要性 , 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核心” 。
以晚上睡觉前为例子 。 现在可以开始安排一家人的睡前活动常规 , 贴在家中明显的位置 。 一家人安排睡前必须阅读30分钟的书;必须10点钟全部上床睡觉 , 期间还有刷牙洗脸、收拾客厅等等时间安排 。
在这期间有发生小插曲时候 , 爸爸妈妈们也不用慌张 , 偶尔有些变动是难免的 , 但也要坚持下去 。
坚持一段时间后 , 就可以亲身感受常规的力量 。 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一是固定的安排可以减少思考的心理负担;
二是可以减少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冲突;
三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习惯 。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按这3步走,有效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
文章图片
第三步: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时间管理"并非天生具备的 , 孩子不懂时间管理是正常现象 , 我们试想一下 , 孩子的穿衣吃饭、刷牙洗脸这些日常中的技能都是需要学习才能够做到的 , 同样地 , "时间管理"也是需要花时间训练和培养的 。 下面我就具体讲述一下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爱的链接
亲子关系密切可以顺利地教育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 。 相反 , 孩子可能不信任你 , 不听你的话 。
具体明确
有了爱和信任 , 可以进行"具体明确"的时间管理训练 。
皮亚杰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研究 , 告诉我们必须给孩子出具体明确的指令 。
比如 , 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赶紧收拾完出门" 。
这句话就可能让孩子很糊涂 , 而换一个说法:
"7点20了 , 今天晚了 , 赶紧穿好鞋 , 出门了" 。
这样孩子一听就知道该为什么和怎么做了 。
反复练习 。
具体明确的时间管理训练计划出来以后 , 就该"反复练习"了 。 通过反复练习在孩子脑海里建立起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式方法 。
比如:朋友的孩子在晚上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的物品时 , 总是会忘记把鞋放好 , 因为不同的日子需要不同类型的鞋 , 于是就多次出现早上慌乱地找鞋的情景 。 朋友就一次一次帮助他 , 把准备鞋子单独列为一项任务来训练 , 让他养成习惯 。
适当激励 。
在建立规则的时候 , 肯定会遇到拦路虎 , 这时候需"适当激励" 。
孩子刚开始形成的习惯 , 或者好的开端 , 都可以给予适当的激励 , 不一定是物质上的 , 一句肯定的话 , 一个拥抱 , 一个亲吻 , 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浓浓的爱意和支持 。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按这3步走,有效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
文章图片
适时调整 。
训练时 , 如果激励、惩罚都不管用了 , 必须学会"适时调整" 。 这时候需要考虑 , 这个计划是否适合孩子 ,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性适时调整 , 可以一边坚持 , 一边调整 。
比如:一开始安排孩子上午学习时间为40分钟 , 但是发现孩子并不能40分钟都认真学习下来 , 在20分钟左右孩子就开始不专心了 , 就可以将学习时间调整到25分钟 , 而多出的5分钟刚好是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管理能力 。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按这3步走,有效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学会授权 。
亲子磨合得差不多了 , 可以"授权管理" , 就是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 并对自己管理时间的后果负责 。
像上面说的40分钟学习时间 , 就可以让孩子自主安排这个时间段里学习什么 。 我们给他授权 , 相当于给他信任 , 孩子接受等于担当 , 接受授权等于为结果负责任 , 为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任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父母的时间观念也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 , 管理时间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管理时间方式 。 在教育孩子之前 , 父母也要勇于做出改变、认真学习 , 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做出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