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二 )


他为什么要背叛始皇帝?为什么不去辅佐仁义英明的扶苏 , 转而要与昏庸不堪的胡亥、阴险毒辣的赵高狼狈为奸?
不是他李斯不够聪明 , 而是他太惧怕失去丞相的权力和地位 。
先秦历史 , 因为史料的缺失 , 许多地方无法窥见鲜活的人性 , 例如秦始皇突然驾崩 , 留下事实上让扶苏即位的遗诏后 , 李斯究竟是何种心态?
想到扶苏即位后对己种种的不利 , 李斯的真实心态想必是忧心忡忡 , 决不会是鞠躬尽瘁 , 誓死忠君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文章图片
赵高应该是早已看透了李斯 , 为了拉李斯上篡诏夺权的贼船 , 他对李斯所说的话 , 可谓句句能诛到李斯之心 。
一见面 , 赵高即将眼下的权力博局说得直白而露骨 , 始皇帝突然死去留下了什么?是瞬间的政治真空 , 如果由胡亥、李斯以及他赵高来抢注填补 , 那是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丞相李斯犹豫不从 , 只有两种结果 , 要么错失良机 , 要么坐以待毙 。
错失良机 , 很好理解 , 如果他赵高与胡亥合谋而成 , 李斯将错失拥立之功 , 结局会怎样 , 不言自明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文章图片
坐以待毙 , 所指何意 , 赵高把话说得非常锋利 , 他一连问了李斯五个问题 。
第一 , 论政见 , 你与扶苏一致吗?
第二、论功高劳苦 , 你能与蒙恬相比吗?
第三、论谋远不失 , 你能与蒙恬相比吗?
第四、论无怨于天下 , 你能和蒙恬相比吗?
第五、论与扶苏关系之新旧 , 被扶苏所信赖 , 你能与蒙恬相比吗?
作为始皇帝长子 , 扶苏向来主张施仁政 , 而李斯作为法家 , 不仅反儒反分封 , 而且对先王之政、仁义道德颇为不以为然 , 主张焚书一事 , 更是与扶苏尖锐对立 。
政见如此对立 , 如果扶苏即位 , 岂有不弃用李斯之理 。
至于与蒙恬相比较的四个问题 , 此时的蒙恬不仅是大秦长城军团的军事统帅 , 而且还兼任首都地区的军政长官(内史) , 更为关键的 , 他与扶苏长期共事 , 关系融洽 , 一体同心 , 两人早已结成了政治联盟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文章图片
一朝天子一朝臣 , 长江后浪胜前浪 , 一旦扶苏即位 , 大秦丞相之位必授予蒙恬 , 而李斯作为绊脚石 , 必遭一脚踢开 。
赵高所问 , 正是李斯所忧 , 因此他不得不承认 , 以上五条确实比不上蒙恬 。
体察到李斯的心境后 , 赵高接下来的一席话就更厉害了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赵高说 , 我赵高不过是内廷的勤杂而已 , 自从有幸以刀笔文法进入秦宫以来 , 管事已有二十多年 。 二十多年来 , 我还没有见过被罢黜的丞相功臣有封赏延及第二代的 , 他们几乎全遭问罪诛灭了 。 扶苏是怎样一个人?丞相想必是了解的 , 如果叫他即了位 , 丞相恐怕难有怀列侯之印安归故里的结局 。 而胡亥仁慈笃厚 , 轻财重士 , 明辩于心而绌纳于口 , 礼义周全而敬重士人 , 拥这样的公子即位 , 丞相之位何愁不保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文章图片
史书上记载 , 听了这些话 , 李斯惶惑不已 , 不愿深谈 , 只扭扭捏捏地说了一些所谓的忠臣之道 。
这时候 , 赵高死死地抓住李斯患得患失终不愿失的心理 , 用近乎逼迫的言辞锁定了局面 。
赵高说 , 天下事在人为 。 上下合同 , 可以长久;中外若一 , 事无表里 , 丞相若是听高之计 , 定将长有列侯之位 , 世世有封君之称 , 寿如乔松 , 智如孔墨 。 丞相若释此不从 , 祸患将及于子孙 , 足以寒心 。 善处世的人因祸为福 , 请丞相择善决断 。
【历史故事】李斯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文章图片
此时的李斯 , 年过七十 , 早已是一只老仓鼠 , 他无法抗拒赵高 , 更无法挺起脊梁 。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 赵高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 胡亥虽然没有什么才能 , 却也不是一个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孩童 。 最后为了保全自己 , 李斯甚至不得不与二人同流合污 , 最后失去所有的支持和依靠 。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判腰斩 , 在咸阳被处死、三族被灭 。 临死前 , 李斯曾仰天长叹 , 对自己的小儿子说:“我多么想和你一块儿牵着大黄狗 , 在咱们老家门口追兔子呀!”此时李斯的长子因为领兵在外 , 所以幸免于难(但后来也被刘邦军队所杀) 。 这或许是李斯的反省 , 但是为时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