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写作格式( 三 )


1.明确写作目标任务;
2.展开调查研究;
3.分析论可行性报告范文证,提出方案,做出评估 。

5.以总体目标为核心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6.编制筹措资金计划 。结构要素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标题、前言、正文、落款、附件5个部分 。
1.标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题应写得准确、简明,主要有以下2种 。(1)完整式 。
一般由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文种种类(3要素)组成,如《××省新型建筑材料厂关于引进水磨石生产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省略式 。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如《建设××大型水泥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只写文种种类,如《可行性研究报告》 。

2.前言
3.正文正文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所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分析论证,最终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要求运用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正文包括概论、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和结论5个部分 。
(1)概论 。提出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依据、目的以及研究的结论 。(2)供求预测 。
主要写国内、国外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研究和写作供求预测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确凿的数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力求预测准确可信 。(3)技术论证 。主要是运用资料、数据来论证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厂址条件及交通状况;技术、设备与环保;生产组织及人员培训;并做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 。
(4)经济分析 。(5)结论 。是在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的综合评价 。评价结论有三种情况:非可行性结论、可行性结论、弥补性结论 。
结论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
4.落款标明完成可行性报告的报告者、报告日期 。如在标题下注明,在这里可以省略 。
5.附件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主要包括不能写在正文内的各种论证材料、试验数据、调查数据、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是什么?

可行性报告写作格式

文章插图
一份完整的可行性报告通常是单独成册的,因此,它的基本模式为首页、标题、前言、正文、结论、附件等几部分组成【中哲咨询】整理可研格式如下:
1.首页:主要注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名单及报告完成日期等;
2.标题:一般直接注明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如《新疆**集团申报煤化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3.前言:一般简要介绍项目研究的背景,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范围等内容、有些可行性报告还需要列出研究报告的相关摘要;
4.正文:该部分是报告的主体,要求列举事实,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观、全面而准确的预测、不同类型的可行性报告在该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5.结论: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作出科学评价,并与相关方案进行优劣比较,最终获得明确的行动主张、有时还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议;
6.附件:为了结论的需要,在可行性报告正文结束后补充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试(实)验数据、计算浮标、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 。
可行性分析报告格式
可行性报告写作格式

文章插图
1 引言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名称●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与项目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1 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功能● 性能● 输入/输出● 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安全与保密要求● 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 完成日期2.2 目标:可包括●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处理速度的提高● 控制精度或生产力的提高●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决策系统的改进●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 进行显然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2.4 可行性研究方法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3.2 工作负荷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开支3.4 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3.5 设备3.6 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4.2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4.3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设备的影响●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对用户的影响●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4.5 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 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 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能否完成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5.1 支出5.2 效益5.3 收益/投资比5.4 投资回收周期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 系统生存周期长短● 系统工作负荷量● 处理速度要求● 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6.1 法律因素:如● 合同责任● 侵犯专利权● 侵犯版权6.2 用户使用可行性:如●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 工作制度●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7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逐个阐明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