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扩展资料:
600年前,江南巨富顾阿瑛在绰墩山一带筑玉山佳处,广邀天下文人雅集,30余年间100多次雅集,留下五千多首诗词,相当于整个元朝全国诗词的二十四分之一 。“玉山雅集”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三大雅集之一 。
在这样的氛围中,昆山“土腔”提升、融合为昆山腔,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剧”的演变 。
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认为,恢复曲会,在古色古香的玉山佳处原址聆听昆曲,不仅为“昆虫们”搭建交流平台,也是对诗词歌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挖掘和保护 。
在巴城有许多与昆曲密切相关的遗迹:1200年前,第一个唱昆山腔的黄幡绰在巴城;600多年前,昆山腔雏形诞生的“玉山雅集”在巴城,第一个拥有昆腔私家班的巴城人顾阿瑛;400多年前,第一个把昆曲搬上舞台的巴城人梁辰鱼 。
近代,救昆曲于危难的昆曲传习所创始人之一吴粹伦??保护好这些资源,才能让昆曲“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
曲会上,老中青三代专业演员及业余曲迷们,在唱念做打中演绎昆曲的百转千回、悠远流丽,将杜丽娘的一往情深、花木兰的机智勇敢、伍子胥父子情深等刻画得入木三分,深深吸引着台下的曲迷们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焕发昆曲新生命力昆腔源头再现重阳曲会
苏州三座名气“较小”的古镇,现在免费开放,游客不多中国古镇无数,苏州的数量是最多的,江南六大古镇就有一半在这里 。除了名气较大的周庄、同里,还有很多比较精致但名气较小的古镇,锦溪、千灯、木渎都是代表,如果把它们放在其他城市都很容易成为 旅游 焦点 。
锦溪古镇位于苏州昆山的西南部,迄今两千多年,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风貌,是江南古镇中视野较开阔的一座,因为古镇的外围就是五保湖 。
锦溪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丰富的水系带动当地的发展,天水桥、普庆桥、十眼桥等桥梁串起各条街巷,本身也是独特的风景 。
位于五保湖的陈妃水冢是宋孝宗的陈氏妃子的葬身之地,无论潮涨潮退始终高出水面一段距离,令人啧啧称奇,也由此衍生出一些神秘的传说 。
位于陈妃水冢旁边的禅池禅院据说是宋孝宗为了纪念陈妃而建,整片建筑群恢宏典雅,和旁边的莲池、长桥互相映衬,成为锦溪著名的景观 。
千灯古镇毗邻上海市,是昆曲的发源地,已经有2500多年的 历史 ,古镇内保留有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居和墓地,地标建筑是延福禅寺内的秦峰塔,此塔已有1500多年的 历史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千灯古镇,远远就可以看到它的雄姿 。
千灯古镇的占地面积只有84 km2,是江南古镇中相对较小的,走马观花一个小时就能逛完,如果提前一天到,在镇内或外围住一个晚上,感受一下古镇早晚的静谧之美也是不错的选择 。
千灯古镇保留有七座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沿着河边行走,看江南民居和树木倒映于河面上,美成了一幅画 。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距离地铁站只有咫尺之遥,从公共交通的角度来说比该市其他古镇都要方便,但人气一直不如同里、周庄等古镇,主要是规模、保存完整性等方面略为逊色 。
木渎是江南古镇中少有的“园林古镇”,虹饮山房、古松园、严家花园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花园外的小河如今看起来虽然不起眼,过去却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带动木渎经济和文化上的腾飞 。
木渎曾经有多优秀呢?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六次来过这里,虹饮山房相当于他的“民间行宫”,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同样对木渎钟爱有加 。
锦溪、千灯、木渎三座古镇都是免费开放的,锦溪古镇和千灯古镇早晨、傍晚的景色都不错,木渎古镇主要看园林,白天去就可以了 。
【被称为昆曲发源地的江南古镇是】 这三座古镇都有原住民,保留了接地气的烟火气,这是我比较喜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