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解读是:“我觉得严格来讲 , 应该翻译成《知性与感性》 , 知性包括感性 , 它并非只限于一个理性、一个感性的截然二面 , 而是知性里面感性的讨论 。对爱情与生活有着不同的解读 , 决定着姐妹俩对周遭事物的不同看法与处理 , 也决定了她们不同的生活体验 。喜欢理智多一些 , 过于感性 , 对狂热 情感 的过度追逐容易让人头脑发昏 , 分不清是非 。
《卧虎藏龙》从小说到电影 , 《卧虎藏龙》的变化不仅是文字到影像的 , 也是近代到现代的 , 还是大陆文化到台湾文化 , 再转至以好莱坞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过程 , 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 。它表现的是刀剑江湖 , 实际上 , 其内在的张力却不是来自于立身江湖的武功(或者说青冥剑和武功都只是欲望的借口和象征) , 而是每个人内心的 情感 和欲望世界——这或者才是李安所要表现的“江湖” 。电影中 , 江南是绿的 , 塞外是黄的 , 京城是黯淡的 , 最终的窑洞是黑色的 。
点到为止 , 是那么个意思 。始终不是那般铺天盖地用一种颜色的霸道 。而音乐 , 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乐 , 才是电影中的好音乐 。《断背山》本片是根据安妮·普劳克斯同名小说改编 , 也由她担任编剧 , 剧情上和原著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 这篇小说是安妮·普劳克斯小说里的一篇短篇小说 , 李安用超娴熟的试听语言将这部简单的短篇小说完美的改编搬上银幕 。
2006年这部电影火遍了全球 , 这之后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也日益增多 ,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只在谈同性恋 , 这里是大爱 , 同性恋为什么是禁忌之恋 , 正是 社会 的不认同 , 导致了主人公悲剧的命运 , 导演只不过用一个很美好的故事来告诉大家 , 真爱没有限制 。这点也可看出李安导演是一位非常有大爱的人 。电影里有许多令人心碎的台词说得很棒 , 这也是这部电影经典的地方 。《色戒》电影讲述的是色诱汉奸谋杀未遂的革命故事 , 然而在这样一个外壳里面真正要表达要挖掘的是人性 , 只不过用谋杀行动作为载体来表现 。
所以这不是红色的革命影片 , 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关于人性关于爱情的文艺片 。有些人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这部电影 , 有的人把色戒看成爱情故事 , 有的人把色戒看成讲人性的故事 , 更有的人在色戒中只看到裸露的人体 。如果只是这些 , 大概不会哭或者不会哭得那么彻底 。但无论如何 , 李安比起张爱玲 , 是温情的 。
他至少安排了易先生对王佳芝动情的细节 , 让王佳芝最后的沦陷可悲得还不那么彻底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是拍这部电影是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 。如果没记错的话 , 同样的意思在他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一书中也表达过 , 我最爱的导演是李安 , 因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直达人内心的欲望 。
这部电影听来是奇幻冒险的视觉大片 , 看过了则更是感叹大饱眼福 。整部电影叙事虽无太大的情节波动 , 但其情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并加上绝妙的摄影及特效依然让人十分震撼 。少年派原本是信徒 , 但他曾经失去信仰 。
虽然我们很难知道少年派究竟是在什么时刻失去信仰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看完这部有人感叹 , 从未离电影中的角色这么近 , 都能看到演员眼睛里的血丝 , 这不是一部主旋律 , 也不是一部反战片 , 这就是一个男孩的成长 , 在人生的一个节点 , 学会主动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 走自己的路 。电影是蒙太奇的一门艺术 , 所有围绕在电影内外的元素都可以成为艺术表现形式 , 当然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但之前还从未有一部在未公映之前如此大张旗鼓的无数次将技术手段摆在第一 。
李安 , 是迄今为止 , 唯一一个 , 既能拍好中国片 , 又能拍好外国片的华人导演 。李安导演的电影都是很有情调的 , 他选的每一个主角都很有特点 , 能让人过目不忘 , 他的电影也是如此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 , 1991年 , 首部电影《推手》 , 1993年 , 《喜宴》 , 1994年 , 《饮食男女》 1995年 , 《理智与 情感 》 , 2000年 , 《卧虎藏龙》 , 2005年 , 《断背山》 2007年 , 《色·戒》 , 2012年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些电影在国际上都获得了很多奖项 。
- 我的世界怎么驯服马 我的世界驯服马的步骤
- 北椋是哪个朝代的?
- 思域和斯柯达明锐pro的区别是什么
- 现代ix35和柯米克的区别是什么
- 汽车开起来一顿一顿的怎么回事
- benelli是什么品牌的摩托车
- 厚1.2mm,宽52cm)、橡胶止水带(654型 大坝浇筑过程中使用的紫铜片止水、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厚2cm)
- 隔热膜真的能隔热吗?
- k14b发动机的通病有什么
- 求双曲铝单板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