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稳、蔗价升,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芷妍表示,近年来国内白糖期现货价格运行越来越稳健,产业企业的经营策略更加理性,这为广大农民安心种植甘蔗、稳定收入提供了宽松环境 。当前广西产区的甘蔗收购价已提升到500元/吨(普通品种),有利于甘蔗种植面积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为我国食糖保供稳价提供有力保障 。
“糖价为什么运行越来越稳定呢?产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咋越来越好了呢?”刘芷妍说,这主要得益于白糖期货、期权市场的引导,特别是产业企业对白糖期货、期权工具的合理运用 。
据了解,当前国内糖市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市场价格信息不但传播渠道多、速度快,而且更加透明 。重要的是随着白糖期货、期权市场规模扩大,期货、期权市场服务产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增强 。
刘芷妍认为,让农民保持较高的甘蔗种植积极性、稳定蔗区面积是整个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基 。白糖期货、期权看起来离蔗农很遥远,实际上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蔗农也能够享受到期货、期权市场带来的收益,也就是糖企利用期货、期权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等获取稳定利益,再通过提升蔗价、及时兑付蔗款等路径来提高农民收入 。
以前,甘蔗卖给糖厂后,蔗农较难享受后期糖价上涨带来的收益,糖厂在糖价下跌时也只能被迫承受高收购成本 。自白糖“保险+期货”等项目在产区不断落地,尤其是在产业企业等广泛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对冲风险以后,糖厂也更愿意通过“二次结算”等方式来提高蔗农的收入,如糖价上涨且超过蔗农与糖厂订单收购价对应的市场价格时,糖厂会另外支付给蔗农收购差价,该模式让蔗农与糖厂都享受到了白糖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
创新多、功能全,白糖期货、期权服务“三农”不断深化
多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深入开展白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仅2021年就在广西、云南、新疆开展6个白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承保白糖31万吨,实现赔付3254万元 。2022年郑商所继续在糖料蔗、甜菜品种上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其中在广西投入1500万元探索开展基于“保险+期货”模式的糖料蔗订单收入保险 。
近年来,白糖期货、期权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客户积极注册仓单并参与交割,服务“三农”能力持续提高 。
2021年12月,郑商所在广西增加2家交割仓库,最低保障库容4万吨;2022年1月调整云南大理地区交割仓库升贴水,由-170元/吨调整为-140元/吨 。持续优化交割布局,为主产区产业企业注册仓单、参与交割提供更多便利 。
此外,郑商所努力拓展衍生品业务,于2021年年底上线“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推广“期货市场定价、现货平台交收”的新业务模式 。截至2022年8月底,泛糖专区成交量4万吨,成交金额2.3亿元,全部为现货产业客户参与、全部进行实物交收、全部有期货对冲头寸,助力解决传统线下基差贸易无公开权威的数据参考、升贴水定价困难、信息沟通时滞、手续繁琐、结算复杂等痛点,帮助涉糖企业进一步利用期货市场及现货交易平台进行价格风险管理 。
随着涉糖产业企业稳定经营、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具有了更强的为广大农民提供创新多、功能全的金融服务能力 。
一德期货白糖高级分析师李晓威说,现阶段白糖期货已经成为一个波动率更加缓和、与现货价格波动的方向和节奏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基差变动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宗交易品种,参与的投资者也更加多元专业,产业投资者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上的主流交易方 。与此同时,产业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合理地参与白糖期货、期权市场,才能更好地辅助现货经营,共同营造公平、公正和方便高效的市场环境 。
云南桃子价格走低,桃子1元1公斤,这种行情种植户还有得挣吗?今年以来,水果价格普遍走低,整体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例如,来自建水的“高原红宝石”桃子,口感脆甜,去年销量十分可观 。但销售商却告诉采访人员,今年桃子产量增加了不少,价格却怎么也提不起来 。“个头大点的去年可以卖到6、8元一公斤,不好卖的时候4、5元一公斤,今年大桃子才3、4元一公斤,小桃子1元左右一公斤 。
这种行情种植户基本没得挣 。因为一元一公斤的价格还只是市场批发价,而果农卖出的价格远远要低于这个价钱,所以这种行情下种植户基本上没有什么钱可挣 。一斤桃子只能卖几毛钱,而他们还需要人工费成本费,还有各种养护费,别说挣钱了,不亏本就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