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文章插图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方式,网络媒体是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之现代化工具,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界性等主要特征,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 。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人们也在相互交流信息和知识,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互补,在参与中提高素养 。
对于个别不负责任、偏离事实和公德的网上言论,人们也在进行批评或抨击 。
正义、法律、公德、知识在自发传播,这是主流;恰恰是这种自愿参与的活动,更有效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也真实反馈了人们道德的水准,让主流媒体的导向有的放矢 。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其基本要求是政治上的民主、公开和平等,这正是网络监督的前提和目标 。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政治公开(也包括司法与行政的公开),公开才有公正 。政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以及政治的高效、清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
政治公开化就是要增强政治生活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涉及国家机密和国防机密外),消除政治的封闭性和神秘色彩,消除程序上、技术上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政治过程,更好地知政议政和参政,实现各种民主权利 。没有政治的公开化,就很难保证政治民主化,政治清廉也会受到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民意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 。
正义存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法律是一定形态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因而法律必须代表最大多数民众的意志,司法又必须在人民的监督下公开、公正进行 。如果法律抛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部分“权威”强加给人民的信条;如果司法活动不受人民的监督而失去公正,那末法律就将失去在民众中的权威 。
民不可欺——无论什么人,打着“权威”旗号也罢、打出“人权”招牌也罢、还是玩弄什么其他花样,他都不能逾越人民的意志 。一方面在法律范畴给予人们很多启示,譬如法律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如何保证司法公正与权威;如何看待死刑等 。更重要的是网络舆论监督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 。
网上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众对权威机构的一种评判,在网络上对司法机关的评判则从某一方面体现一种社会的声音 。网络在极大地拓展人们交互空间的同时,又极大地便捷了人们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它将成为今后人民自我教育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那么,人民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司法活动,可以把这个手段扩展到其他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等所有领域,都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都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网络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 。
说一说新闻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有何重要意义

文章插图
意义就在于,通过媒体的参与,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是民众在收看报道的同时,也加入到监督中来,共同惩治腐败和行政不作为 。而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也规范了媒体的行为,防止欺诈、不实报道和违法手段的运用,使得舆论监督手段合法化、规范化 。
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趋势,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在掌握新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更科学,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下使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负起传媒应尽的责任 。
扩展资料新闻舆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确立的 。它确定了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政府等公共权力的范围和运行程序 。宪法赋予全体公民拥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而新闻舆论监督是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 。法治状态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宪法和其它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
新闻舆论监督权利,不是行政权力的延伸,新闻舆论监督也不是“办案” 。新闻媒介与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各有其功能,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司法、行政监督具有强制性,却常常追惩于事后;新闻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性,却有警示、教化于前的功能 。
- 绝缘手套属于什么安全用具?,绝缘手套属于什么安全用具基本还是辅助
- 立卫士,蓝威士,威猛士,这几种臭虫药,哪里有的卖。急急急
- 520谁发明的节日
- 百炼、鹰飞凌、随风、威鹏、利刃坊、香港MG这些国产刀具那个好啊给个排名最好?
- 我叫MT的所有的配音人员?
- 代步工具有哪些
- 巫山脆李苗多少钱一棵
- 二手车怎么看车况
- 丈母娘是什么称呼
- 自动模具切刀接囗重切留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