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过 DDT-300的视频( 二 )


致癌:11~20mg/kg.d , 小鼠经口 , 2年 , 肝肿瘤危险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 , 小鼠经口 , 2代 , 雄性肝肿瘤危险性增加2倍 , 雌性中未变 。用DDT、DDE和DDD在小鼠中(在大鼠中也有可能)诱发出了肝肿瘤 , 但是关于这些肿瘤的意义尚存在着不同意见 。根据目前现有的资料 , 还没有证据确证DDT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Laws等(1967年)在一个DDT生产厂调查的大量接触DDT的35名工人 , 未发现有任何癌症和血液病 。在工厂开办的19年中 , 工作人员从111名增至135名 , 未见1例癌症患者 。美国从1942年开始大量使用DDT , 根据其对肝及肝胆管癌总死亡率的结果 , 有明显下降趋势 , 从1930年的8.8降至1944年的8.4 , 至1972年为5.6(均按10万人为基数计数) 。说明在使用DDT的数十年内也没有证据说明肝癌有所增长 。
致畸: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 , 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有任何致畸作用 。
致突变: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 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 , 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 。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
代射和降解:DDT在人本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 。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 , 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 。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T调查表明 , DDT总量平均为10mg/kg , 其中约70%为DDE , DDE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 , 生物半减期约需8年 。DDT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DDD , 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DDA而使其消除 , 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约1年 。
环境中的DDT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 , 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 。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 , 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 。
在生物系统中DDT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 , DDD不如DDT或DDE稳定 , 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 。DDD脱去氯化氢 , 生成DDMU[化学名称:2 , 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 , 再还原成DDMS[化学名称:2 , 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 , 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DDNU[化学名称:2 , 2-双-(对氯苯基)-乙烷] , 最终氧化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 。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 , 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DDT的最终排泄产物 。在环境中 , DDT残物可被转化成 , 对-二氯二苯甲酮 。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 , 在α-H位置上发生反应 , 生成开乐散 。最近 , 已发现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 , 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 。
DDT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 , 一般情况下 , 约需10年 。
最近研究结果证明DDT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 , 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
残留和蓄积: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 , 仍可检测到DDT的蒸发 。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 。从漂移1000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 。一般情况下 , 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的浓度范围为小于1~2.36×10-6ng/m3 , 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1~22×10-6ng/m3 , 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的浓度更高 , 据记录高达8.5×10-3mg/m3 。
在农业区和边远的非农业区内 , 雨水中DDT的浓度往往都在同一数量级内(1.8×10-5~6.6×10-5mg/L) 。这表明该种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 。地表水中DDT的浓度与雨水 和土壤中DDT含量水平有关 。美国在1960年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最高浓度达0.02mg/L 。
在未施撒DDT的土壤中发现的DDT浓度为0.10~0.90mg/kg , 只比施撒DDT10年或10年以上的耕地土壤中的浓度(0.75~2.03mg/kg)稍低 。大部分DDT存在于地表层2.5cm深的土壤内 。
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 , 反复给药后 , 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 , 以后逐渐有所减慢 , 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 。象大多数动物一样 , 人可以将DDT转变成DDE 。DDE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易蓄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