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 )


上蔡——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名 。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今汝南 。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上蔡县 。
山左——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
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 。
山东——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 。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政区名称 。元属中书省 。明置山东省 。
山西——原为与“山东”相对的地区名称 。明置山西省 。
山后——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
山阳——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 。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 。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 。秦置县 。隋改会稽县 。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 。民国并为绍兴 。
山南——意为秦岭之南 。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 。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为山前 。
山阳渎——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
川边——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 。1939年并入西康省 。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
广宁——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
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 。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
广州——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 。以后辖境逐渐缩小 。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
广武——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 。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
广信——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 。民国废 。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 。隋改江阳,治今扬州 。南唐恢复广陵原名 。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
广固城一—今山东益都西北 。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
义兴——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 。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
义阳三关一—南北朝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有平靖(今信阳西南)、黄岘(今信阳南,宋以后名九里关)、武阳(今罗山县南)三关 。
卫国一一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阳) 。最后迁野王(今沁阳) 。公元前209年并于秦 。
卫辉路(府)——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 。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 。明改卫辉府 。清兼辖今封丘、兰考一带 。民国废 。
卫藏——西藏旧时别称 。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 。故称 。
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 。又涞源县在隋唐辽、宋、金、元时名飞狐县 。
小沛——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
小金川——发源于邛崃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 。又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间改土归流,为懋功屯务厅 。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 。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 。原十五层,今存十三层,高43.3米 。
马邑——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 。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 。清嘉庆时废 。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
马陵——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
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 。
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 。西汉末开 。南北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 。
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 。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 。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 。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 。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 。汉治东武(今诸城) 。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 。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 。隋唐有沂州琅邪郡 。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