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按照场之间的作用规律 , 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实际上是借助于物体之间的场产生作用 。同样对于任意两个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 也是借助于场产生作用 。只有任意两个物体自身所带的场与地球场之间产生的万有引力作用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规律时 , 万有引力定律才是严格成立的 , 产生的重力加速度才能够总是完全相同 , 两球才能够同时落地 。
但实际情况是 , 万有引力规律只是一种近似 , 任意两个物体场与地球场之间的作用规律一般来说并不完全严格的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 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会存在一定差异 , 所以说 , 任意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并不总是同时落地 。按照物质的核与场的理论 , 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电场作用力 , 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只决定于物体场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物体所带的电场子的数量 , 或者说决定于物体的两性电量和(我们可以把中性物体内部正负两种电荷的电量数之和称为物体的两性电量和) 。一般来说 , 物体所带的电场子的数量越多 , 物体的电量总和也越大 , 电场子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体所带的电量和的大小 。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主要是电性裸核质量)无直接关系 。
因此 , 对于地球上两个相同质量(主要是电性裸核数相等)的物体来说 , 带有两性电量和越大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也越大 , 带有两性电量和越小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也越小 , 两个质量相同结构性质不同的物体在地球上获得的重力加速度是有差异的 。单个自由的电性粒子裸核如电子或质子的裸核与电性粒子裸核组合在一起的中性物体相比 , 在相同的外部场环境中获得电场子的能力是最大的 , 带有的电量也是最大的 。对于两个中性物体 , 当每个中性物体内部的正、负电性粒子裸核数量都与另一个物体正、负电性裸核数量完全相等的情况下 , 也就是两个物体的裸核总质量完全相同时 , 结构疏松的物体比结构紧密的物体从外部空间环境中获得电场子的能力大 , 因此物体总的荷电量(带有的两性电量和)与自身质量的比值(可称为中性物体的荷质比)也大 , 那么在与另一个物体如地球产生万有引力作用(电场作用)时 ,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也大 , 获得的加速度也大 。据此推断 , 对于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 , 结构疏松、密度小的物体要比结构紧密、密度大的物体受到地球更大的万有引力作用而获得更大的引力加速度 , 将先到达地面 。
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如组成元素的不同 , 在元素周期表中轻元素的原子核比重元素的原子核具有更强的带电能力 , 单位质量的轻元素的核比重元素的核带有的电场子的数量多 , 吸引核外电子的能力强 , 整个原子从周围空间吸取电场子的数量也多 , 因此轻元素物质与重元素物质在相同的引力场如地球场中就具有不同的引力特性 , 产生不同的引力加速度g=F/m ,轻元素物质或者元素的核比重元素的物质或者元素的核在相同的引力场中自由下落时产生的引力加速度也大 , 轻元素物质或者元素的核先到达地面 。关于两球是否同时落地的问题和等效原理的问题 , 必须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上去分析 , 如可以做电子与质子自由下落的实验 , 将不会出现同时下落的情况 , 理论上可以知道电子受到地球的引力与质子受到地球的引力相等 , 但是电子比质子的质量小 , 所以可以预测出电子将会比质子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 先到达地面 。重做自由落体实验的关键条件:结构疏密程度存在差异 , 真空 , 下落的距离足够长 ,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实验的精度 。
- 玻璃起雾吹什么风
- 塔吊事故频发如何预防
-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 世界微笑日的由来
- 酸碱烧伤眼部该如何急救
- 老人心绞痛的急救方法
- 哀牢山名称的由来
- jeep自由光原装轮胎是什么型号的
- 铅中毒有哪些治疗方法
- 大理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