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 。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
【闰月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