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世佛教世俗化的结果 , 佛徒大都倾向用简便的方法求解脱(如净土宗)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及“涅槃寂静”被称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 。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 庄严国土 , 利乐有情” 。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八正道”等 , 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 。四谛 , 就是:苦、集、灭、道 。
苦谛 , 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 , 人生充满着苦 。
集谛 , 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 , 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 。灭谛 , 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 。道谛 , 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 。?八正道又叫八圣道 , 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 。
佛教的"四圣谛"到底在说啥

文章插图
四谛 , 又叫四圣谛 。“谛”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 , 意译为“不颠倒” , 引申义就是“真理” , “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 , 那么 , “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 。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 , 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 , 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
四谛奠定了佛教教义的基础 , 可以说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都与四谛有关 , 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为它论证 。四谛理论在佛教的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 并且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 。扩展资料四圣谛的次序: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 。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 , 应该遍知 , 这是世间的苦果 , 也是生死的流转 。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 , 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 。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 , 将之断除 。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麽?】这是世间的因果 , 也是生死的流转 , 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 。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 , 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 , 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 。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 , 应该修学 。这是指出世间的因 , 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 , 努力不懈地修行 , 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 , 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 。“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 , 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间的因 。在经典中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 , 即是有各种的心病 , 佛陀将此病情 , 以及病情之所在处 , 告诉众生 , 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 , 没有病苦而得到的愉悦 , 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
佛教讲的“四圣谛”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 , 四谛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苦 , 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诸行无常及诸法无我 , 便是离苦、断集、修八正道的三种圣谛;涅盘寂静 , 便是苦灭圣谛 。
- 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 胡克的弹性定律 是怎样的一个定律?
- 数字 奔跑吧兄弟 郑恺放屁的是哪一期
- 箭在弦上的徐二航是谁呢?
- 莫小贝的扮演者是谁?
- 你不要云是什么梗
- 七龙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多多支付限时返18.5元是真的吗
- 妖精的尾巴日语是什么?
- 电脑里的鲁大师有作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