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 。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 。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
“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 。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 。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 。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 。“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 。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 。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 。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 。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 。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
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 。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 中国的成语最少的有几个字构成
- 张天爱怎么减肥成功瘦下来的
-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 今年流行慵懒烫发型图片女
- 中国的传统造纸术流程
- 什么女孩适合不留刘海
- 中国的春节礼仪有哪些
- 踏踏木门价格是多少
- 龟壳占卜步骤详解,占卜的方法很多
- 长大后最瘦的星座,长大后特别瘦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