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天生蒸民”(《诗经?大雅?蒸民》)、“天之生此民也”(《孟子》),所以,人类同出一源,从这个角度上说,英烈人物也是人类的先辈,只不过由于人类的发展而无法追查这些英烈人物的后代子孙具体是哪“祖”哪“宗”了 。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祭祀同样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功德的感恩与怀念 。
因《礼记?法祭》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事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 … …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因此在最初,人们祭祀伟大而又功绩的古代人物,不是认为他们能够赏善惩恶,而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对人生命的保护付出了努力和做出了巨大贡献;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所以,人们祭祀他们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佩以及追念和感恩之情 。
二)伦理性价值:
1)善尽孝道:儒家视“祖先崇拜”为“孝道”之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 。”(【中庸】十九章)。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亦包括死后的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 。由孔子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中可知丧葬祭祀之礼本身即是孝道的一环,是孝思的体现 。
2)慎终追远:“慎终”是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死亡时谨慎处理;“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 。孝道的表达从死后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对儒家或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
3)维护宗族:祭祖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族系的血脉联系,保持家庭的完整与永久的仪式 。祭祖活动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脉、姓氏的人因此更团结互助 。藉祭祀使人在子孙中获得不朽,令家族和子孙因血缘关系而追念不忘 。
4)安家固邦:就治国而言,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礼记】将祭祖视为治国之本,【论语】人若能行孝道、祭祖之礼则治国之道就好像显明在手掌之上 。因此鼓励全国上下都当孝顺,使家庭、社会、国家安定巩固 。因此祭祖发挥了加强家族意识、整合社会的功能 。
无可否认,儒家祭祖的幅度不是纯粹伦理性的,因为它多少也带有一点宗教色彩 。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宗教色彩与基督信仰并不矛盾 。而是可以调和的,因为祭祖与基督信仰的冲突是“多神思想”和“一神思想”的冲突,例如: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甚至相信人死后可以降祸或赐福,但是我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人相信皇天上帝是宇宙间最大的神,任何别的神都是由他所创造,属他所领导,“文王既没,在帝左右” 。如此,它就与基督信仰有了切合点,因为基督信仰同样相信人的灵魂是不死不灭的,而且活人可以选择圣人(在世有德之人,升天的人)作为自己的中保,为自己转求天主,而且,每个圣人都有其职责,如维亚内是本堂主保,安东尼是寻物主保等 。
二)祭祖的社会功能:
⑴祭祖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
乍看起来,祭祖是一种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灵魂不死的种种祭拜,但仔细研究,祭祖的文化含量极大 。如为了安葬祖先、安慰生者,必举行葬礼,留下许多墓葬和随葬品,这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供养祖先,要修家庙、建祠堂,从而留下许多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在祭祖活动中,留下许多祭文,事后又修家谱、编族谱,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形成一门学问——“谱系学” 。至于祭祖活动所留下的礼器、乐器,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所用的音乐、舞蹈,正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 。
【阴间是不让随便托梦的,托梦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 2007年农历六月二十八, 农历六月二十八是什么星座
- 十二星座里谁是上帝的女儿,在希腊神话中十二星座的守护神是谁他她们各掌…
- 整体地面包括哪些
- 整体护理的概念
- 整体音节是什么意思
- 2018流行发型女中长发
- 像盾牌的车标是什么汽车
- 整天转发微博抽奖的人是什么心态
- 什么是自动封箱机
- 秋季老睡不醒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