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塔的操作原理当液态物质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大到与大气压或所给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即达到沸点 。所谓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却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分馏:如果将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物进行蒸馏,在沸腾温度下,其气相与液相达成平衡,出来的蒸气中含有较多量易挥发物质的组分,将此蒸气冷凝成液体,其组成与气相组成等同(即含有较多的易挥发组分),而残 留物中却含有较多量的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这就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蒸馏 。如果将蒸气凝成的液体重新蒸馏,即又进行一次气液平衡,再度产生的蒸气中,所含的易挥发物质组分又有增高,同样,将此蒸气再经冷凝而得到的液体中,易挥发物质的组成当然更高,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一连串的有系统的重复蒸馏,最后能得到接近纯组分的两种液体 。应用这样反复多次的简单蒸馏,虽然可以得到接近纯组分的两种液体,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且在重复多次蒸馏操作中的损失又很大,设备复杂,所以,通常是利用分馏柱进行多次气化和冷凝,这就是分馏 。在分馏柱内,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凝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衡,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 。这样*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物质的组分比率高,而在烧瓶里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的比率高 。这样只要分馏柱足够高,就可将这种组分完全彻底分开 。工业上的精馏塔就相当于分馏柱 。
蒸馏塔提馏段和精馏段有什么区别一、位置不同
1、精馏段是进料口以上,从进料塔板上一块直到塔顶的部分,就是精馏塔的精馏段 。
2、提馏段是进料口以下,从进料塔板开始直到塔釜的部分 。
【蒸馏塔的操作原理】二、得到的产品不同
1、精馏段在进料板的上方,往塔顶方向,易挥发组分含量不断增加,到塔顶就可以得到易挥发组分含量很高的产品 。
2、提馏段易挥发组分含量则减少,难挥发组分含量越来越高,在塔釜可以得到难挥发组分很高的产品 。
三、作用不同
1、精馏段是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料液进入精馏塔后,易挥发的轻组分在精馏段逐渐浓缩,形成塔顶的产品(馏出液) 。
2、提馏段是难挥发的重组分逐渐浓缩的部分,生成塔釜产品(残液)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精馏段
百度百科——提馏段
百度百科——蒸馏塔
蒸馏塔的蒸馏塔的工作原理在发酵成熟醪中,不单是含有酒精,还含有其它几十种成分的物质,若加上水,这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酒精的含量,成熟醒中酒精含量仅为7—11%(容量)左右,而包括水、醇类、醛类、酸类、脂类的杂质几乎占90%,要得到纯净的酒精,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把酒精从成熟醪中分离出来 。生产中是采用加热蒸馏的办法,把各种不同沸点、比重、挥发性的物质从不同的设备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较高纯度的酒精 。
粗馏塔的工作原理为发酵成熟醪通过预热后,进入粗馏塔中的上部,塔底不断均匀地通入加热蒸气,这时由于加热的作用就可将成熟醪中液态酒精转变为酒精气体,同时其它低沸点和挥发性的杂质,都成为气态,和酒精一同进入排醛塔中(也可直接进入精馏塔),塔底将蒸馏后的废糟排出塔外 。
粗馏塔运行正常时,塔顶温度不得低于93℃,但也不能过高,过高的顶温对分离无利,且耗蒸气量大 。一般控制在95—96℃ 。温度过低,醒中的酒精没有完全蒸发出来,逃酒率明显增大 。纯酒精的沸点是78.3℃,但混有水等成分的混合液体的沸点远远不止78.3℃,所以,粗馏塔底温控制不应低于105℃,一般在105℃—109℃之间 。成熟醪进入粗馏塔前必须进行预热,减小温差,有利于粗馏塔稳定运行 。一般应将醪预热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有些生产单位由于设备性能的影响,一般偏低5—10℃ 。
除醛塔的工作原理是成熟醪中的酒精经过粗馏后,由气态从粗馏塔顶进入除醛塔中,通过除醛塔内再适量的加热、冷凝、回流,使粗酒精中所含的醛、酯等低沸点、易挥发的杂质从排醛管中排出,脱醛酒精从醛塔底部进入液相精馏塔,部分酒头从酒头管中进入后发酵罐的醪中或成熟醪中 。
正常情况下,除醛塔底部温度为86—89℃,塔顶温度控制在79℃,除醛塔上的1*冷凝器水温不应低于60℃,最后一个冷凝器的温度不得低于25℃ 。
- 脚裸和脚踝的区别
- 田登为郡守田登是个怎样的人,田登为郡守翻译
-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
-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关于君子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 发物的食物有哪些,发物类的食物有哪些
- 禁闭岛剧情,《禁闭岛》男主角泰迪最后他的病到底好了没有?
- pos机手续费怎么算
- 鱼缸为什么破裂
- 拖欠工资的证据怎么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