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制度的差异( 三 )


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
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
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
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
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
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 。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
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
性火花 。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外
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 。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
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 。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
心目中的成功者 。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
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 。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
教师 。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
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
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 。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
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
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
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 。这些问题的存
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
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
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
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 。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
教育也是一种教授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
"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 "引出" 。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 。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中西方教育有何不同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有一些感受 。我没有去过国外,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中和各种媒体中获得 。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