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装是什么衣服( 二 )


充气式抗荷服的出现的确极大地改善了飞行安全 。但是它也有一个根本不足:反应比较滞后 。从充气开始到完成超过1秒,而现代战斗机从拉杆到产生最大过载可以在1秒之内完成!也就是说:面对现代高性能战争,抗荷服的保护作用更象是马后炮!当大量血液已开始流入或流出大脑时抗荷服才能完成充气 。而此时飞行员已开始产生强烈的“黑视”或“红视”反应了 。
正是由于充气抗荷服的这个致命的不足,因此尽管现代战斗机飞行员在装备充气抗荷服之后仍然会因高机动动作发生强烈的过黑视反应 。据统计,仅美国在 1982-1997就因高过载机动导所致的飞行员黑视而摔掉了12架F16战斗机,类似的事故在别的国家和中国也是屡见不鲜,因为即便是技术最为丰富的飞行员也不可能绝对防止这类事故;比如,台湾空军一位江姓飞行员在驾驶“幻影”-2000练习大速度盘旋时就因大过载导致的黑视而失能毁海 。台军方事后的调查认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飞行员没有进早餐以致体力下降,在进行持续高强度的训练时抗荷能力不足最终造成机毁人亡惨祝 。这个事例也表明,即便以往多次承受过高过载考验的飞行员,也会因为体力问题、连续疲劳等因素随时会因飞行过载导致事故;
战斗机在作高速机动飞行时,飞行员要承受很高的过载(6~8克),因而,各国飞行员在登机前都要穿上“护身服”——抗荷飞行服,来降低过载、保持良好身体的状态 。
传统的充气式抗荷服虽然可以有效地对抗高过载,但是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反应滞后 。
全新充液式抗荷飞行服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充气式抗荷服反应滞后的问题 。充液式抗荷服是覆盖全身的抗荷服,它采用双层结构,夹层中注有液体,看起来就像贴身的潜水服,整套抗荷服的外层为坚固的不可伸缩的材料,内层为可伸展的防水隔膜,通向身体各部的管子夹在两层之间 。这些管子中有两条从颈部直通到脚踝,而后分开分别通向脚面和脚跟部,另外一些通向手臂外侧以及肩部和腰部 。管子是逐渐变细的,首端直径为2英寸(约5厘米),末端直径1.5英寸(约 3.75厘米) 。管子内部充有液体,整套服装注水1.4升 。在高过载情况下,服装下部管道内液体的压力增大,使液体开始膨胀,压迫抗荷服的内层,由此形成附压作用于飞行员的下体,阻止血液的脚向流动,保持大脑供血充足,避免不良反应 。这种抗荷服的自动动作过程完全是一个物理过程,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调节系统,因此反应速度很快 。
充液式抗荷服的优异性能,使飞行员可以在充分发挥战机机动性能的同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得以在空中格斗中占尽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