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肠子什么人不能吃( 二 )



▲ 马肠子,极具特色的新疆 美食。摄影/无来无去 图/图虫·创意

因而对于新疆人来说,羊肉的确是餐桌上无可替代的霸主,皮牙子则是羊肉无可替代的伙伴,新疆是“羊肉味儿”的,同样也是“皮牙子味儿”的 。


如果说面对羊肉,皮牙子还只是打打辅助,那么在主食里,它则是左右风味的核心食材,在新疆的三大主食—— 馕、抓饭、拉条子 中,皮牙子都能“C位出道”,掌控全场 。

▲ 新疆的皮牙子馕 。摄影/澜澜LAN 图/图虫·创意

馕,稳坐着新疆人主食的头一把交椅 。然而很少有外地人知道,香脆的馕饼,在烤制之前往往会用 盐水 和 洋葱碎 在表面涂抹一层,之后再放入馕坑烤制 。在热力的催化下,面饼膨胀,变作一片焦黄,皮牙子则会变作焦黑的颗粒附着其上,辛辣又微甜的风味渗入馕中,让其口感变得更为丰富,具有了层次感 。

等到烤馕出坑,馕饼的麦香混杂着皮牙子的清香悠悠飘出,一口咬下,让人仿佛置身深秋的农场,风吹麦浪,土地清新,眼前尽是一片成熟的金黄 。

▲ 馕和肉的搭配,需要洋葱来牵线搭桥 。摄影/木土_21 图/图虫·创意

而在新疆的 抓饭 里,根本不会加酱油和咖喱添色,也不加姜、八角、花椒粒等香料调味,只有原汁原味的 大米、羊肉、胡萝卜、黄萝卜 ,以及我们的主角 皮牙子 ,一同在大锅里翻炒、融合、交织,散发出的只有羊肉、蔬菜和米饭本身的香气 。

新疆人做抓饭,大多会用一口极为厚实的大铁锅,为的是导热慢,能够让热力缓步而持续地散发,完成 “焖” 这道工序 。久焖之后终于上桌,食客们却很难在饭里找到皮牙子的行踪——它在完成调味后,已然“事了拂衣去”,把自己融化在了炙热的抓饭里,你看不见它的身影,抓饭里却处处有它的痕迹 。

▲ 大锅炒香、焖熟的抓饭,味道才够惊艳 。摄影/快乐摄影人cdf 图/图虫·创意

相比于在抓饭里的低调,皮牙子在新疆人的 拉条子 里,却显得大张旗鼓、横扫四方 。

新疆到底有多少种拉条子? 碎肉拌面、西辣蛋拌面、茄子肉拌面、韭菜肉拌面、过油肉拌面…… 少说也有几十种,根本数不过来,乃至于新疆人家常吃拉条子不挑食材,大盘在手,有什么放什么,不同地区也风格迥异 。然而,只有皮牙子雷打不动,在面食界几乎是百搭的存在 。

▲ 据新疆朋友说,只有菜、面分开装,才是新疆拉条子的地道吃法 。摄影/郭路LuGuo 图/图虫·创意

拉条子的“扛鼎之作” 过油肉拌面 ,精髓在油,无论是大片的肉、筋道的面还是色泽亮眼的菜,都被油渲染得满堂红亮 。然而 油能成就一盘面,也能让面过于油腻 ,皮牙子的登场则使油腻感被中和大半,再掰上几瓣大蒜,强强联合,让人食欲大开 。


新疆人对家乡的爱,是要辣到流泪才够味 。

在华灯初上的夜市里,搬开几个塑料凳,在等待烤肉上场之前,新疆人往往会要上一盘 “皮辣红” —— 皮牙子+辣椒+西红柿 ,算是餐前的开胃小菜 。这三样食材或酸或辣或甜中带辣,都是激发食欲的好手,再咕嘟咕嘟灌上几口 “夺命大乌苏” ,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夜晚就此开场 。

▲ “皮辣红”,又叫“老虎菜”,顾名思义,就是皮牙子、辣椒和西红柿的组合 。摄影/大Zoom小眼 图/图虫·创意

等到 烤肉 登台,新疆人还得再要上一盘皮牙子条,一手持肉——可以是烤肉,也可以是 烤羊腿、烤腰子、烤羊排、烤肝子 等等,另一手则随便抓几缕皮牙子往嘴里塞,让口腔成为肉与菜针锋相对的战场,鸣金收兵之时再举杯饮酒,胸怀大畅 。

而另一样以皮牙子碎为主材料的新疆 烤包子 ,则既可以是 早餐 ,也能是 下午茶 ,连作为 夜宵 也备受追捧 。

▲ 烤包子,还是以和田的最为可爱 。摄影/放羊娃的星星

新疆许多地方都有烤包子,唯独 和田烤包子 是圆的,风味上也享誉全疆 。别看包子个头不大,薄薄的面皮里几乎塞满了肉馅,其中 羊腿肉丁、羊油丁 和 皮牙子碎 “三分天下”,尤其是 羊油和皮牙子共同发力,让烤包子极为鲜嫩多汁,且层次丰富、口感清甜 。

刚出炉的烤包子风味最佳,可通体坚硬圆润,无从下口 。新疆人往往都会端一碗本地的 药茶 ,先把扁平的那头扣下去,等到面皮酥软了,用小刀从底部撬开,形成一个盛满浓缩肉汤的“可食用小碗”,趁热吃完肉和汤,再把被肉汁浸润的面皮吃进肚里,最后连药茶也不放过,啜饮而尽,潇洒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