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二 )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 , 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 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 , 简称五律、六律、七律 , 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 , 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 即10句以上的  ,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 , 每2句成一联 , 计四联 ,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 ,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 ,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 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 , 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文章插图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 。那么 , 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 , 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 , 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 , 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
二、绝句每首四句 ,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 , 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 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
三、此外 , 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 , 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 , 《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就是对偶句 。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 , 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 , 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 。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答: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 , 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 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 , 简称五律、六律、七律 , 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 , 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 即10句以上的
 ,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 , 每2句成一联 , 计四联 ,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 ,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 ,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 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 , 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