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 二 )


这样的小事让我注意到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别把对周围的无谓的不容忍传达给孩子 。
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有不同的容忍度 。我一直是比较能容忍的人,对多数事情我比较含糊,不太介意 。在我看来,很多人过于挑剔,他们无法容忍的事情有点太多了 。
比如我有个很近的亲戚,一位老年妇女,据我所知,她无法容忍的事情有:老头、烟味、生葱味、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的性趣、不完美的做事情方法,以及其他跟她想法不一样的任何事情 。别的不说,单是这些样,就足以让她在生活中举步维艰 。在她身上,我认识到,过于追求完美和控制狂倾向,都能把人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里 。对周围缺乏容忍度的人实际是画地为牢,结果只能让自己生活得很不自由、很不愉快 。
容忍度大概很大程度上诞生于家庭文化 。我的一个很熟的朋友,他们一家人都对吃比较讲究 。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因为比较熟,大家都比较放松 。每次去吃饭,他们家人基本上会一直在挑毛病:菜如何不好、哪个菜本应该怎么怎么做、服务如何差劲,如果实在没什么可挑的,那就说价钱的问题 。本来还算合理的价格,老人会说,要是在市场上买自己做,只需要多么少的钱……
这方面我们家比较好 。我们家人对吃的不太懂,所以不怎么挑剔 。有时我想这大概也不仅仅是对食物的品位问题,而是一种看事情的态度 。比如,同样看完春节晚会,第二天大家拜年聊天,我们家通常会说有哪些节目真好,而我这个朋友家的人则会异口同声地开始大批一通,把春晚骂得一无是处 。这样的情形我们一定并不陌生 。
说要有容忍度,当然不是说对一切都要一味地去容忍,要逆来顺受 。我们当然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用英语的话讲,不能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擦脚垫 。我们要有原则,违背原则的事情当然不能容忍 。
但是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不关乎原则的,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是我们无力也无需去改变的呀:路况、天气、排队、打不着车、别人的坏情绪……
对周围的小事难以容忍,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同理心和平等心 。不能容忍,是因为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所以看不到每个事情自有它的缘由 。不能容忍,也是因为心中存在偏见,以为只有自己的标准才是唯一正确的,无法接受跟自己不一样的或是自己不喜欢的想法和做法 。
这些,都是出于无知 。
以道家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事情并无所谓的美丑、黑白、对错之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一切都是相对的,也都是变化的 。修路带来灰尘,也给孩子带来新的见识 。并且,路也迟早是会修完的 。所以我们当然可以去容忍 。
不能容忍,是基于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 。有时,人们似乎总是要去抢受害者的角色,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主动去改变去创造 。习惯于去挑剔,那是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在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 。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对于孩子尤其有害,因为孩子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心理模式,他一生都将为其所累 。
还有的人似乎故意表现得缺乏容忍度,对周围事物带有一种泛泛的不屑、轻蔑和批评指责的态度 。他们表现得无法容忍,为的是显示自己的标准和档次多么高、自己多么懂行、自己是多么见多识广 。这种傲慢与优越感,实则是典型的自卑的表现 。说到底,这也是无知的结果 。
不会容忍是一种无知,那么能够容忍就是一种智慧了,一种懂得跟世界和谐相处的智慧 。
宽容的这个“宽”字真好,很显然,我们每能多容忍一件事,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更宽了一分 。
学会容忍的人,心里自然就是海阔天空、宽广无限 。
宽恕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过伤害 。伤害过后,消极的做法是怨恨,积极的做法是宽恕 。宽恕是对伤害的正面反应,正如感激是对恩惠的正面反应 。
不能宽恕,那么我们将继续生活在伤害之中,我们的伤害将一直持续到我们开始宽恕为止 。
最基本的伤害是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医学上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愤恨会损害健康,尤其是对心血管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大危害 。而宽恕能减缓忧郁和焦虑 。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压力荷尔蒙 。在另一项研究中,那些受心脏问题困扰的退伍军人,在学习宽恕之后,他们“体内流向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了” 。
其实不用科学研究,我们都曾亲身体会过愤恨、仇恨对身体的伤害 。当你回想自己受伤害的过程,或当你设身处地想象他人受伤害的过程时,你都会感到心跳异常,热血奔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