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下坡如何避免追尾( 二 )


三、下坡途中脚刹发生意外故障而突然失效
这时,可用“抢档”的方法降到最低档,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降速,同时要掌握好方向,用手制动器控制转动机件旋转 。用手制动时,手制动杆不可一次拉紧不放,也不可拉得太慢 。一下拉紧,容易将手制动盘“抱死”,损坏传动机件,丧失制动力 。拉得太慢,会使制动盘摩擦过热烧蚀制动摩擦片而失去制动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拉一下,松一下再拉一下,松一下,反复进行 。当车辆接近停住时,再拉紧手制动杆 。
开车下坡技巧
(1)下坡前减低车速,使车辆以缓慢的速度进入下坡道 。
(2)下坡前换入适当的挡位,一般应选择二或三挡 。严禁在进入下坡路段后再换挡 。
(3)在下坡路段,严禁空挡滑行,必须挂入适当的挡位,利用发动机的牵制作用降低车辆滑行的速度 。
(4)下坡路段慎用制动,下坡前应试验制动的性能是否良好,如有故障,应在排除故障之后再下坡 。在下长坡途中,可间歇性地使用制动以便有效控制车辆下滑速度 。
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制动,在必须紧急制动时,需在车辆保持正直前进的态势时方可进行制动 。
(5)下坡路段使用方向盘要轻,不可猛打方向盘,以防因惯性力大、速度快、方向盘使用不当而造成翻车 。
(6)车辆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0米以上 。如果坡太长,各车的惯性力都很大,应适当增大车间距离 。
(7)如果下坡之后又是上坡,在接近坡底时,就要做好冲坡的准备,及时松开制动踏板,看转速适时换入高速挡 。
春季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一、春季犯困的原因
医学界人士表示,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 。在冬天,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 。而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昏昏欲睡等现象,也就是春困 。
二、春季安全行车的要点
春季的到来,使人感到特别振奋,但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生理的反应,春季使人感到困乏,瞌睡增多 。驾驶员如果疲劳驾车,危害是相当大的 。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如果感到很疲劳时,应当机立断,切不可勉强行使,即使路程不远,也不能硬挺着干 。平时要正确处理生活事务,工作不要过分劳累,娱乐要适可而止,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充足的驾驶精力 。其次,春季雨雾天气多,车辆行驶要防止测滑,雨雾天气行车应当减速慢行,切忌盲目赶路 。另外,春季解冻后,路基松软,道路翻浆,要防止山体滑坡,道路塌陷,要选择路面行驶 。因此,春季安全行车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只要广大司助人员遵章守规,礼貌行驶,不要违背客观规律,就能做好安全生产 。
三、春季行车四防
春天是多雨季节,为了确保安全,司机在雨中行车须注意“四防”:
1、防视线不清 。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降低车速,多鸣笛,必要时打开防雾灯刮雨器失效时应及时修复 。夜间下雨时,为防止打开前大灯而形成炫目的光幕,应关闭前大灯使用防雾灯,同时降低车速 。
2、防行车撞人 。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自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 。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 。
3、防车辆侧滑 。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形成“润滑剂”,使机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容易产生侧滑 。为防侧滑,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严禁高速急转弯或急刹车会车时应加大侧向间距 。另外,还应保证货物装载匀称,左右轮胎气压一致 。当前轮侧滑时,可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相反侧纠正当后轮侧滑时,则应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同侧转动,切不可打反 。
4、防涉水陷车 。若低洼路段有积水,在没有确切把握积水深度和路面是否受损时,应先下车试探查看,确无危险时方可低速缓缓通过,切勿冒险行驶,以防陷车,中途熄火 。
四、春季行车需要保证充足睡眠和体力
春季白天时间增长,夜晚时间缩短,人体对睡眠时间缩短还没有完全适应,因此春季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疲劳驾驶 。工作之余可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舒展身体 。事实证明,体质较差的人更容易产生春困,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更是嗜睡 。在开车过程中,驾驶员不妨嚼嚼口香糖、听听激烈一点的音乐、与乘坐者说说话,还可以不时地打开窗户通通风透透气,车内的温度有变化,也有利于消除困乏的感觉 。在停车的间歇,可以下车让身体动起来,如果不方便下车,可以不失时机地就在车上扭扭脖子、抖抖肩膀,在车上做一些搏击动作,更有益于振奋精神 。另外驾驶员还可以在车内放一个具有醒脑作用的香水瓶.除了这些外界刺激外,驾驶员在行车当中,可以有意识地变换车速,改变行车节奏 。因为单调的车速及单调的风景是困乏的诱因 。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可以让驾驶员不易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