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案例真是直达内心 。
许多患者都对量子理论有过很深的研究,下面的理论就是一个女患者提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宇宙中,像是一个果冻,精神是这个宇宙的边缘,宇宙是四维的,第四维是时间,我们在连续的时间上,之所以有空间和时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我们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记录说明这个宇宙 。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们只有在宇宙的边缘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点 。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没有消失过 。只是此时的你在此刻 。我们处在一个四维的宇宙中,所以我们自身有局限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
还有那个研究玛雅文化的患者,我几乎可以肯定他绝不是精神病,就像作者说的那个,不算他对玛雅文化的研究成果,就算他对研究一种文明的专研精神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正常人”自愧不如了 。当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灵魂 。
有一个患者,当她一个人生活时,她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因为她认为那才一个人真正的本我,我们提倡人要努力工作,为什么呢?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社会又是什么呢?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群居生活,要想人一群人在一起和平相处就必须要定一些规则,人在履行规则的过程渐渐忘记了本我,多么清晰而又无法反驳的观念啊,我甚至觉得现在人一再的提倡简单生活不就是要找到本我嘛 。
对里面所说的一些双重人格的故事,在晚上真的让我不敢照镜子,也许你会认为这些人是最像精神病人的人,但可惜我们每个身体内都藏着另外一个你,而且不只一个,当你愤怒的时候,那个暴躁的你就会出来,有时事后你都不敢相信当时你能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只是这些人身体内的另外一个自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我们可以由意愿去控制哪个自己出来而已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接触到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说真的,那天在网上一看到这个书名,我的眼睛就亮了 。这个名字很吸引人 。当时的感觉是,和我目前的状态很像 。哪里像我也说不上来 。
于是我决定读这本书了 。初看几页觉得很有意思,原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 。他们的一些观点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 。但是他们想到了 。这些人里面,他们大多数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不是物理学家就是生物学家,要么就是历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有着常人难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为他们研究这一领域太专注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于是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 。
其实,天才和疯子的定义,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标准,甚至没有什么界限,只是对于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和习惯,但大多都是在大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当作百科全书来看,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领域了 。有物理学,有生物学,有心理学,有哲学,有医学,有历史,甚至有神学......然后我发现,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通的 。我是个求知欲比较强烈的人,看到这些自己从所未闻的知识时,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 。但同时我又觉得很满足,很充实 。尤其是量子物理 。读完这本书以后,觉得中学时学的那些快要忘却的知识,突然间又回到了我的脑子里 。
不过,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鬼话连篇来看,因为这里面讲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和想法,听起来像神话或者变魔术 。哈哈,不过,真的很有意思 。
精神病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思考世界的本质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要去向何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最终又会变得怎样?空气里的尘埃是怎么来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我想,可能也只有他们才会思考这些在正常人眼里不足挂齿的东西吧 。
为什么是不足挂齿呢?因为正常人跟本不关心这些 。正常人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或者薪酬 。有谁真正用心地去想过世界的本质?
一个和我一样看过此书的朋友表示,这本书写得有点恐怖 。我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可悲 。为什么我们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些问题呢?我们生活在匆忙的社会里,被各种工作各种事情搞得头晕,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想过世界的本质呢?或者说得再近一点,何时想过自己的本质呢?
这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是《生命的尽头》 。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石头、木头 。我是这么理解的:因为和这些事物相处久了,觉得有感情了,于是觉得它们都有了灵性,或者说是生命 。就像你写了一本小说,然后就感觉小说里的人物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开始有了生命,甚至开始成长 。我觉得音乐、诗、或者任何一种艺术品,都是如此 。然而在书中,那个病人却认为泥土、水也有生命,是因为它们可以让一朵花存活,可以让一棵树成长,甚至可以维持人的生命,可以让一切生生不息 。如果不是因为它们自身有生命的元素,又怎么可能孕育出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