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名言( 四 )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孟子里的名句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1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2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21、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