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与师傅区别是什么( 二 )


师父与师傅区别是什么师父和师傅的区别有:出现时间不同、发展历史不同、适用对象不同、表达感情色彩不同 。
1、出现时间不同 。
“师傅”一词比师父出现更早,“师傅”一词最早出自《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师傅”一词出现之初就是老师的意思 。而“师父”一词自唐代起流传,基本含义也是老师 。
2、发展历史不同 。
“师傅”一词自出现后其本意即为老师,但自秦汉时期起,“师傅”一词演变为专指帝王之师,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直至宋之后平民才可以使用 。而“师父”自出现后并无排他使用,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
3、适用对象不同 。
旧时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 。现在“师父”只用于武术、戏剧等传统技艺领域 。而“师傅”对士农商各行各业人的尊称 。
4、表达感情色彩不同 。
“师傅”作为尊称,其表达之意多为尊敬,而“师父”一词在感情色彩上要强烈得多,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除了尊敬还有敬重之意 。
中国是个非常讲究传统礼仪的国家,不论时代如何的变迁,最简单的礼仪都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天地亲师”的一个尊重,简单的理解为儒教的思想,未免太过于简单,这里面蕴含着尊敬自然的思想和人伦道德,而这个理论更是早于儒教而先出现的,其中的师更是人生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
师傅和师父有什么区别?1、师父: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是徒弟对传授技艺老师的尊称 。在基本含义上,“师父”与“师傅”相同,区分时可认为“师傅”与“徒弟”、“师父”与“弟子”相对使用,后者含有“父”与“子”的感情色彩 。在现代社会里,“师父”一词基本只见于武术、戏曲、手工艺等传统技艺领域 。
2、师傅,区别于师父,是一个名词,对有专门有手艺的工匠的尊称,也是现代人对陌生男性劳动者的敬称 。
区别:“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是更加深挚 。由于受尊师重教的观念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 。"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
“师父"和"师傅"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 。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 。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 。
资料拓展:
1、师傅,区别于师父,是一个名词,对有专门有手艺的工匠的尊称,也是现代人对陌生男性劳动者的敬称 。
2、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而不是“师傅” 。详见“师父”词条 。(传统的徒弟拜师,需要先找引师、保师、带师等三师,否则师父不接受该徒弟) 。
资料来源:百度词条师父
“师父”和“师傅”有何区别? 师父”的基本含义与“师傅”相同,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但前者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传统 社会 中,“父”具有被仰视、遵从的特殊地位 。儒家讲“天地君亲师”,可见师者地位等同父母 。
历史 上,“师傅”一词更早出现,本义即老师 。但自秦汉时期起,“师傅”一词演变为专指帝王之师,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师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 。南宋之后“师傅”一词开始回归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师父”一词或自唐代起流传,基本含义即老师,也用于对出家人的尊称 。“师父”一词在感情色彩上要强烈得多,在古代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 。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师与父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 。
当今 社会 ,常把“师父=师傅”来作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不少同修,仍常把师父作师傅称呼,其实,这一点是为不妥 。师父是我们终身依止的恩师,如同慈父一样,而不是等同于世间一般传艺的人 。“师父”和“师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师父(一般要磕头要正式收徒要有见证人的):对出家法师(和尚、尼姑、道士、传统武术的尊称) 。师傅(不用磕头要求没有那么高):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 。如: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书画师等等……(如果对出家师称呼为:师傅,是不适宜,也是一种贬低,出家师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