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为什么20年不上朝 嘉靖帝为何不上朝( 二 )


嘉靖利用这两次正名事件,一是快速树立起了自己作为新君的权威,二是释放了自己执政的信号:朕认定的事,谁都阻挡不了 。
而这一年,嘉靖只有14岁,人才呀!

嘉靖帝为什么20年不上朝 嘉靖帝为何不上朝

文章插图
2、重点打击反对对象
嘉靖三年,大礼议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杨廷和也被逼告老还乡,他的儿子杨慎一时气不过,带着200多号群臣就找皇帝理论去了 。
【嘉靖帝为什么20年不上朝 嘉靖帝为何不上朝】谁知,嘉靖根本就不买账,直接揪出带头闹事的,梃杖、下狱双套餐伺候,一顿板子打下来,竟打死了19个,剩下的官员见皇帝动真格的了,纷纷跪地求饶 。
通过这一招“枪打出头鸟”,嘉靖在之后执政时,听到的反对声音,比以往少多了 。
3、信奉道教
有人不禁就要问了:信奉道教,怎么也算是嘉靖树立自己权威的一部分呢?
嘉靖作为一个皇帝,信奉道教已经到了着迷的地步,他为了炼丹修仙,可以长达25年不上朝,人送外号“嘉靖道长” 。
嘉靖一方面想通过宗教,增加自己的神秘感,你想啊,常年见不着皇帝,不知道皇帝在干嘛,可不神秘吗?
另一方面,嘉靖希望百姓们把他当做神仙一样的人物来崇拜,他希望君权神授,他更希望自己就是那个“神” 。
嘉靖帝为什么20年不上朝 嘉靖帝为何不上朝

文章插图
二、抓人事嘉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管好国家,首先要管好人,特别是重要机构里的重要人物 。
1、牢牢抓住内阁的人事任免权
在明朝,内阁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上传下达,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国家95%以上的命令,都是从内阁下发出去的,皇帝能看到什么样的奏章,也取决于内阁的筛选 。
为了控制内阁的成员们,嘉靖发明了一个“秘奏制” 。就是每一个内阁成员,都有资格给皇帝写信,而且信的内容只有写信人和皇帝两人知道 。
而且,内阁成员的职位升降,全由嘉靖一人说了算 。
这么管理的后果就是:内阁里不管谁当首辅,大家认的唯一主子,只有嘉靖 。
2、维持新旧势力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嘉靖心里也清楚,绝对不能大包大揽、当孤家寡人,还得靠内阁干活呢,但内阁首辅权力过大也对自己不利,怎么办呢?
提拔新人、想办法维持新旧势力之间的平衡 。
比如,杨廷和担任内阁首辅时,嘉靖直接将新科进士张璁提拔进了内阁,而且还赏给了他一个“加盖印章、封印文件”的特权,这就相当于,直接往内阁里塞了一个自己的眼线 。
这之后,杨廷和告老还乡,张璁经过八年的考验,正式登上首辅的宝座 。
用同样的手段,嘉靖在不同时期扶持了夏言、严嵩、徐阶等人,保证了内阁永远是可控的 。
嘉靖帝为什么20年不上朝 嘉靖帝为何不上朝

文章插图
3、培植自己的亲信
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嘉靖初入紫禁城时,毫无政治背景,所以,等他站稳脚跟之后,迫不及待地要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势力 。
为了建立只效忠于自己的谍报系统,嘉靖一边打压东厂、削弱前朝大太监的势力,一边让自己的发小和好哥们陆炳,当上了锦衣卫都指挥使 。
终嘉靖一朝,锦衣卫大权在握,既不受内阁管理,也不受大理寺审判,简直就是嘉靖的私人卫队和私家侦探 。
有锦衣卫在全国搜罗信息,别说嘉靖25年不上朝,就是一辈子不上朝,也一样遥控天下 。
三、防分权嘉靖虽然不上朝,但并不表示他不想要皇位、不想大权独揽 。相反,嘉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别人来染指他的皇权 。
为此,嘉靖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
1、不断充实自己的“钱袋子”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大明朝的钱和皇帝自己的钱,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叫“国库”,由户部管理;后者叫“内帑”,由皇帝信任的太监管理 。
《明史》载:“内库置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太监十余员,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货总隶之 。”
这就好比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从理论上讲,公司是老板一个人的,但是公司账户上的钱,老板不能随便动,只有公司按照规定发的工资和年底的分红,那才是老板自己的钱 。
嘉靖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帑”,不断派锦衣卫和宦官出去搜刮钱财,有时甚至卖官鬻爵,最后的结果是,嘉靖成了天字“第一号大地主”,富的流油,国家和百姓却日益穷困,连打仗的钱都拿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