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著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里面用到的王、谢两个世家虽然没落了,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其他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延续着,例如隋朝皇室杨家本就是世家大族,又是从他人手里夺得的皇权,不仅如此,追随杨坚建国的多数重臣要员都是来自一个关陇集团 。
这个权力集团的各世家牢牢掌握着隋朝的半壁江山,等于隋朝皇帝想要真正的发展,还需要看这些世家的脸色!
因此,隋炀帝大力修造运河,就是因为关陇集团各世家的力量过于强盛,希望引入南方的权力力量来与关陇集团相互制衡,加上又大力支持和重要来自南方派系的官员,而隋炀帝自己只管看着关拢集团与南方派系相互在朝堂明争暗斗,最后自己掌握平衡和主动权就行 。

文章插图
2,为了实现真正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的发展和融合方面依然是在独立发展,甚至有些泾渭分明,仿佛难以真正的融合在一起!
为什么?因为魏晋南北朝,让南北双方的恩恩怨怨难以述说,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固化发展,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社会风尚等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因此南北双方的人在潜意识里还认为各自是敌人,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
这样的局面严重削弱了隋朝作为大一统的王朝所应该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对于上任后的隋炀帝更是一件极大的不利因素,因此隋炀帝要打破这个局面,让南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
而在古代一没有互联网,而没有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三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总不可能强行逼迫南北融合,所以隋炀帝想到的办法即修建大运河,先从地缘战略上打破这个僵局,让南北双方通过大运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从而促进隋朝自身前面发展,实现凝聚人心,实现真正的统一 。

文章插图
3,战略意义
首先是因为隋朝之前的都城是在大兴城(即后来的长安),而大兴城是处于隋朝西北一个角落,对于掌控全局的战略意义远远不够 。
假如南方地区发生叛乱,凭着当时的消息力量,即便是以足够快的速度传递到京城,再等到朝廷作出反应时,不仅会贻误了战机,而且南方也许早已落入叛军之手 。
因此,为了方便朝廷对南方地区的控制,隋炀帝把都城迁至洛阳,同时把洛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站,若是真的发生战争,通过大运河随时可以驰援南方或者其他地区 。

文章插图
其次,当时的南方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所以在粮食等农作物方面都培育得很不错,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北方的土地开发和人口不断往上升,加上气候和环境因素 。
北方的粮食作物不再比南方有优势,反而南方的粮食作物生产数量越来越大,这时北方需要南方粮食作物的支援 。因此,从整个战略意义来看,建造大运河,便于南方的粮食等作物运往北方,补充北方的不时之需 。

文章插图
大运河的历史性意义在此之前,因为交通运输能力着实有限,在古代中国,陆地上的长途跋涉,只能靠马匹、牛车等交通工具助力,或者干脆选择步行,可是人力终究有限,有些人为了逃亡或者是为了生存没办法之下,选择跋山涉水,但是大多数人肯定选择生活在自己的原地 。
而在当时水路交通要比陆上交通快得多,不仅如此,运载的物品也是陆上交通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加上中国整体的天然地势是西高东低,水流也是从西向东流 。
因此隋炀帝建设大运河,用水路把东南西北都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古代史上真正的、地域都难以限制的大一统局面 。

文章插图
推动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往南方转移 。
因为运河的开凿,沿途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动 。在古代都是以水源而居,所以是先有河流,后有城镇;所以城市因河而生、也是因河而兴 。
因为大运河让各地联系极为便利,不管是异地工作、做生意等都是推动着沿途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快速的发展,推动扬州、杭州、开封等重要城市的形成 。
- 电脑游戏排行榜前十名 十大最好玩的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
- 魏东亭历史上有此人吗 魏东亭最后的官职
- 人类登月的国家有几个 目前人类登上月球的国家有哪些-
- 全职妈妈在家可以做什么兼职 有什么适合宝妈在家做的兼职
- 魏忠贤怎么被除掉的 谁灭了魏忠贤
- 秦始皇的名字叫什么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吗-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简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 坐高铁可以带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吗 高铁上能否带化妆品和水乳
- 抖音上热门最佳时间 抖音发布视频的黄金时间段
- 新砂锅的使用方法-砂锅第一次使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