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花花”带火熊猫IP 成都如何打好文旅“王炸”牌( 三 )


不仅提升国际影响力 , 熊猫IP也带来经济效益 。“五一”假期 , 仅度假区的熊猫基地和北湖生态公园就接待游客超44万人次 。根据某平台大数据研究院预估 , 买一张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50元 , 就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 。顾江指出 , “成都需要形成完整的熊猫IP产业链条” 。城市IP应该形成可持续、多元丰富的精细化发展模式 , 尽早告别粗放式的门票经济 。
“一个成功的城市IP应该是文化驱动、科技驱动、需求拉动、精神满足共同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文化与传媒行研团队负责人李海刚认为 , “这其中 , IP的精神内核尤为重要 。”因为这样的IP精神内核 , “直指大众痛点” 。蒋林也看到了熊猫IP对人的积极作用 , “我写花花不是因为她火 , 而是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不紧不慢的态度、不争不抢的性格 , 她能给人力量” 。就像人们经历疫情后 , 抱着玲娜贝儿大哭;也像人们在开心或者难过时 , 奔向熊猫基地看花花 , 起初或许是对萌宠产生好感 , 渐渐地就成了某种精神慰藉、情感共鸣 。
城市IP不仅能带动地方经济 , 拉动产业发展 , 更无形更宝贵的价值 , 是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 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
在调研中 , 不少专家表示 , 成都大熊猫已经具备了这个潜质 , 只是还需要捅破那一层“纸” , 围绕IP形成全产业链条 , 不断制造爆点出圈事件 , 就能以熊猫IP营城兴业聚人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采访人员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