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捷达”的“新面貌”:既守销量,也抢未来
【“老捷达”的“新面貌”:既守销量,也抢未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月28日 , 成都车展前夕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一汽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 , 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 官宣进行新能源转型;几天之后的9月5日 , 捷达品牌的全新旗舰SUV——捷达VS8在成都正式上市 , 新车上市诚意价9.59万元-10.99万元 。
看似独立的两件事 , 却被安排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时间窗口内 。 一个是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蓝图 , 一个是面向当下的燃油车新品 , 它们的组合带来的信息并不复杂:捷达正在调整姿态 , 既要突破 , 也要守?。 患纫?眯履茉吹墓婊?赜κ谐〈笫?, 也要用燃油车的实际销量维系当下的用户基础 。
这种“既当下、也未来”的双重动作 , 放在成都去讲 , 多少带着点象征意味 。 成都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不少车企尝试新营销、新玩法的舞台 , 捷达显然也选择在这里完成一次自我表达 。 从新能源到燃油车 , 从产品到发布会的叙事方式 , 捷达正在告诉外界 , 它不再是那个过去印象里的“老实牌子” 。
从“造车”到“讲车”
新能源转型需要勇气 , 因为它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更迭 , 更意味着要彻底跳出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惯性路径 。 对捷达而言 , 这种改变尤其不容易 。 作为大众在中国最早打下基础的品牌之一 , 捷达很长时间以来被等同于“耐用”、“皮实”、“代步” , 它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 。 这种标签有好的一面 , 但也容易被固化 , 逐渐与“年轻”、“新潮”、“智能”产生距离 。
也正因为如此 , 当捷达在成都公布新能源规划后 , 马上又用VS8的上市来补充一句话:我们不仅要造新车 , 还要学会讲新车 。
这场发布会没有沿用车企最常见的模式 , 而是采用了脱口秀的形式 。 更重要的是 , 捷达没有照搬市面上那套“抖包袱”的快节奏 , 而是邀请了代言人雷佳音、老车主、供应商等不同身份的嘉宾 , 把新车亮点转化为生活故事 , 用幽默和自白去“说人话” 。 一句“我叫高解放 , 也可以叫‘搞’捷达” , 既是自嘲 , 也是表态 。 对于一直以来以“务实”著称的捷达来说 , 这样的表达方式 , 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
勇气 , 不只是投身新能源的选择 , 更体现在这种与用户沟通方式的改变上 。 捷达似乎在用行动表明:新能源时代不能再只是参数和配置的堆砌 , 而要通过故事和语境让用户产生共鸣 。 对年轻消费者而言 , 这比冷冰冰的技术堆料更容易被接受 。
新故事里的“老品质”
当然 , 发布会再新颖 ,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产品本身 。 捷达VS8作为品牌的旗舰SUV , 外形上用了更多年轻化的设计语言:大尺寸的战盾格栅、贯穿式大灯、可发光的Logo、大天幕带来的视觉通透感 , 这些元素很直白地传递了“与时俱进”的信号 。 车内的14.6英寸悬浮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 , 再加上防指纹、防倒影的细节处理 , 也体现了智能化和实用性并重的考量 。
在智能体验上 , 捷达引入了AI大模型的语音交互 , 这在10万元级别的SUV市场里并不多见 。 DeepSeek与豆包双AI的融合 , 让VS8的语音系统不只是能听懂指令 , 还能理解语境 , 甚至有点“懂你”的感觉 。 对于用户来说 , 这样的功能比单纯的硬件堆砌更容易产生价值感 。
不过 , 捷达并没有抛弃“老捷达”的底色 。 它依旧强调安全与品质 , 依托大众MQB EVO平台 , 车身采用80%高强度钢 , 全车9安全气囊 , 配合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 这些配置或许并不是“惊艳”的 , 但对于目标用户群体来说 , 稳定可靠的守护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 。 动力系统依旧是大众熟悉的1.4T+爱信6AT组合 , 百公里油耗控制在6.95L , 这种“够用、耐用、经济”的逻辑 , 正是捷达多年积累的价值核心 。
换句话说 , VS8试图用一个全新的包装 , 把捷达一贯坚持的品质重新讲给新一代消费者听 。 它在强调设计、智能、空间这些显性的卖点时 , 并没有舍弃安全、可靠、经济这些隐性的基因 。 这种结合 , 它既像是“新面孔” , 也像是“老朋友” 。 这种平衡 , 或许就是捷达最有价值的表达 。
VS8上市背后 , 藏着捷达的“转型野心”
捷达的这场发布会 , 很容易被解读为一次营销尝试 。 但仔细想想 , 它背后的逻辑比形式本身更有意义 。 捷达不是为了“做一场有趣的脱口秀”而脱口秀 , 而是想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式 , 让车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变得平等 。
当老车主走上舞台 , 讲述自己与捷达的故事;当供应商站在台前 , 把幕后研发的细节搬到聚光灯下;当代言人雷佳音用轻松的语气介绍设计与智能功能时 , 捷达其实是在告诉大家:汽车不该只是“厂商说、用户听”的单向输出 , 而是可以用小故事说透大产品 , 用真实经历传递技术价值 。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把新车从冷冰冰的“工业品” , 变成有温度的“生活伴侣”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观众会说 , 这场发布会“会说话” 。 它说的是人话 , 不是黑话;讲的是实事 , 而非套话;触动的是人心 , 而不是数据 。 这或许不足以立刻改变市场对捷达的固有印象 , 但至少 , 它让捷达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谈资 。
把VS8的上市和新能源规划放在一起看 , 我们能发现捷达的逻辑正在逐渐清晰 。 新能源是必然的方向 , 入门级市场也是必须争夺的阵地 。 捷达有着大众体系的技术背书 , 也有在中国长期积累的品牌基础 , 它需要一个转型的窗口 。 而成都 , 成为了这个窗口 。
新能源规划意味着捷达要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建立新的产品矩阵 , 这是战略层面的决心;VS8的上市则意味着捷达要在当下维持与用户的连接 , 这是战术层面的动作 。 一个“未来” , 一个“现在” , 共同构成了捷达的新面貌 。 所以说 , 搞电车 , 成都是一个开始;推VS8 , 同样是一个起点 。 它们共同标志着 , 捷达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角色 , 而是要在新能源时代 , 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位置 。
结语:在中国汽车发展史里 , 捷达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 它曾经是无数家庭的第一辆车 , 是中国汽车普及化的符号 。 但今天的市场早已不同于当年 , 新能源浪潮扑面而来 , 年轻用户的需求和审美不断更新 。 捷达如果还停留在“回忆的符号” , 就注定会被边缘化 。
成都的这两件事 , 正好串起了捷达的“新与旧” 。 “老捷达”仍有一颗年轻的心 , 它愿意“搞” , 也敢去变 。 在这个变化比选择更重要的时代 , 这份勇气与姿态 , 本身就已经值得被记住 。
- 路虎和理想都“傻眼”了 大五座SUV再添新王者
- 一觉醒来,深蓝S09评论区“翻车”了
- 这五款“大六座”SUV将9月上市,吉利极氪各一款,问界M7有望爆款
- 奔驰停售“两款”车型!折扣近5折,月销不到300台
- 宝马X3,奔驰GLC“劲敌”!跌至20万正式上市,曾卖40万
- 同级“舒适王”+“续航王”,这款10万级刚需家用车逆袭了
- 长安全新CS55PLUS上大分!10万级价位,“用的比合资车还好”?
- 奇瑞造了台“理想L9”?续航超1400km,配30英寸巨屏
- 比亚迪又上强度了,“传奇SUV”大幅升级!
- 2026款海豹07DM-i:定位“智美新奢座驾”,纯电续航23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