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在凑份子钱时,为了讨得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心,满口承应要替李纨出十二两银子。当尤氏取银子时,凤姐又不兑现了。尤氏很无奈,当着平儿的面儿打趣凤姐,“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这明显地指责凤姐的贪得无厌,会落得个“人死了钱没花了”的结局。此处脂砚斋也进行了评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
其实,何止凤姐,贾府里的大老爷贾赦,更是贪得无厌的典型代表,为了几把古扇,让贾雨村把石呆子折腾的家破人亡;为了区区五千两银子,不惜把唯一的女儿迎春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出嫁不到一年便被孙绍祖折磨致死。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风横行,贾家岂能长久,想来进“棺材”之日只会愈来愈近了。
【贾母为王熙凤过生日,尤氏对凤姐说了三句话,细思后背发凉】

文章插图
三、“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钟罢”
尤氏为凤姐操办的生日聚会非常热闹,进行到极酣时,贾母让众人为凤姐敬酒贺寿。尤氏敬酒,凤姐不受,开玩笑说“跪下我就喝”,尤氏也不是省油的灯,回敬道“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钟罢”。
两个当家奶奶的口才都很了得,可谓是过招处火光四溅。尤氏的话表面上是劝酒嬉闹之词,实际上听上去更像是一句忧伤的自艾自怜之语,不禁让人再次想到了秦可卿临终托梦凤姐之末的话: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脂砚斋在此仍有评批“闲闲一戏语,伏下后文,令人可伤,所谓盛宴难再”。
贾家是百年富贵家族,在外人看来虽然仍是“峥嵘轩峻”、“蓊蔚洇润”,不像个“衰败之家”,但是正如开篇第二回冷子兴所言: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甚至在第五回中,连贾家先祖宁荣二公的在天之灵也深感不安,“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竟要拜托警幻仙姑引导教育家族内“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的宝玉,“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拯救运数即将耗尽的贾家。
慧心的尤氏,久掌家事,怎会没有察觉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所以她才会忧心忡忡地慨叹“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实在是“间出一语辄中肯”。在庆寿这样重要的欢乐时刻,本应该是喜气盈腮、欢声笑语之时,作为主办人的尤氏,从“泼”、到“棺材”、到“灌丧”,尽是煞景之词,句句更是充满了无奈、浸透了悲凉,实在令人唏嘘、令人慨叹!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 焦大口中养小叔子的是谁?王熙凤大发脾气,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 王熙凤为什会对贫穷且地位卑贱的刘姥姥那么好
 - 贾宝玉除了衔玉而生之外,还有哪点让贾母如此喜爱
 - 林黛玉回家,贾母为何非让贾琏陪同贾琏私下向王熙凤透露了实情
 - 此人才是红楼梦中的大佬,表面老实内心狡诈,将王熙凤耍得团团转
 - 贾母赐风腌果子狸给林黛玉和贾宝玉,却让人想到了贾府的一大缺憾
 - 红楼梦中的贾母有多厉害 但从她用王熙凤这件事, 就看出不简单!
 - 张道士给贾宝玉说媳妇,贾母果断拒绝,不想提起王夫人的伤心事
 - 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其实是苦心孤诣教育子孙,可惜没人警醒
 - 贾琏戏熙凤后,丰儿为何端一盆水进屋?你看看此时是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