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李想:未来的10-15年中国能够诞生出全球顶级汽车品牌

“品牌不是一种手段 ,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终极目的 , 品牌就等于解释了我们是谁 , 这回答了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 ”1月16日 ,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发表演讲时表示 。
理想汽车李想:未来的10-15年中国能够诞生出全球顶级汽车品牌文章插图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品牌上有两大分类 , 一类是产品价值驱动的品牌 , 一类是渠道价值驱动的品牌 , 这两类品牌背后所有的驱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 比如从使命和精神层面 , 产品价值驱动的品牌更加具有个性 , 展示的是人性的光芒以及人性的优点;如果是渠道价值优先的品牌 , 它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价值 。 这二者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 。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 以及智能电动车的成熟 , 过去几年 , 中国汽车企业的高端产品大量涌现 , 诸如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的价格都卖到了30万元以上 , 而不少国内自主品牌高端品牌也大放异彩 , 诸如红旗汽车、长城WEY、吉利领克以及奇瑞星途等 。
“目前不少高端品牌的汽车销量好于主流的产品 , 我觉得这跟背后整个品牌是息息相关的 。 不少车企都在追求产品价值驱动 , 而此举背后都是有理论可支撑的 , 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马斯洛理论 , 但我们将此理论应用至企业之中 , 将它简化成了三层 。 ”李想表示 。
他还表示 , 我认为0-60分的品牌价值在于产品、技术以及服务的优质 。 这是消费者最基础的需求 , 相当于马斯洛生存和安全的需求 , 这也决定了这个品牌是否能够在众多的品牌之中生存下来 。 但是当消费者足够富裕 , 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时候 , 大家的需求绝不满足于此 。
他进一步表示 , 再往上一层就出现了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 , 品牌关系在60-90分的区间 , 在马斯洛理论之中 , 其实就是社交和尊重的需求 。 在电动车市场领域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品牌和用户如何产生联动 , 构建一个社区 。 这其中 , 品牌方跟用户在交流的不是“是什么” , 而是“为什么” , 当然 , 也要充分地给予用户尊重 , 倾听用户的“为什么” , 让用户通过足够的参与感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这个时候 , 衡量一个新的智能电动车品牌的标准不再是满意度 , 而是用户的拥护度 , 这是比满意度要求更高级别的一个需求 。
“举一个例子 , 在理想汽车的社区中 , 很多用户会反映 , 理想ONE的悬架有缺陷 , 但是我们的方式不是告诉用户理想汽车的悬架是优质的 , 而是询问用户悬架不好的原因 , 这时 , 很多用户就会反映麦弗逊悬架不如双叉臂的悬架高档 , 但其实也有很多用户会说不出麦弗逊和双叉臂之间的差距 。 但是我们会很真实地告诉用户 , 理想汽车采用麦弗逊悬架是因为用在增程结构上会比双叉臂悬架多10厘米的纵向空间 , 但是这可能会导致损失3%的操控 。 所以作为一款三排座椅的中大型家用SUV , 我们认为这10厘米的空间比3%的操控可能更重要 。 这无关是非对错 , 而是一种选择 。 通过顺畅的交流 , 很多用户的心理疑问就得以解决 , 而且他们也会更好地支持产品 。 品牌关系不仅仅于此 , 还包含员工之间的经营 , 品牌和用户之间的经营 , 品牌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经营 。 这也就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会更倾向于选择直营的方式 , 因为我们跟用户直接接触才能构建这样的用户关系 。 ”李想如是说道 。
他表示 , 最后一层 , 90-100分的区间则是属于更高的精神层面 , 这种精神层面可能最初只是小的涟漪 , 但是伴随着企业逐渐成功 , 并将企业的发展与一些带有对精神世界有更高追求的人连接在一起 , 就会泛出更多的水花 。 他相信在未来的10-15年 , 中国能够诞生出全球顶级的品牌 。
在李想看来 , 如果品牌回答了“我们是谁” , 那么“组织架构”就是在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 因为智能产品的出现 , “智能组织”也逐渐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