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三毛写过一本书,叫《我的宝贝》。
那是她万水千山走遍的多年间,在国内外的旅途中收集来的宝贝。
那些宝贝也许并非价值连城,但因为每件都有来历,背后都藏着故事,令她觉得难忘罢了。
阴雨天,喝茶天。
看了天气预报,说是从除夕一直到正月那几天,都没有好天气。
泡了茶,和李麻花从白茶喝到岩茶,一边喝,一边打量着桌上的盖碗,思绪就延伸到了三毛的《我的宝贝》。
每次看到,用到,偶尔也会想起: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何时何地何人何种情境之下,它来到了我身边。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这只盖碗,是在景德镇画瓷器的朋友送的,独一无二。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上面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锦鲤,像是舞动着自己轻盈的身体,正所谓“年年有余”,和即将到来的新年寓意相通。
平日里不用的时候,就收纳在柜子里,当作收藏品。
如此想来,我也有很多的“宝贝”,并且慢慢会越来越多。
并非很值钱,但因为承载了很多的记忆和回忆,显得弥足珍贵。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2》
老茶友应该都知道,平时喝茶,我们喜欢用盖碗。
几乎什么茶都能泡,因此在茶圈里,也有人称它为“万能茶具”。
经常拍照出镜的,有来自景德镇的手绘盖碗,也有柴烧盖碗,但更多的,则是那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印着“小陈茶事”四个字的白瓷盖碗。
盖碗的优势,显而易见。
而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了很多次。
大概就是,盖碗是陶瓷材质,光滑细腻,毛孔细微,不吸香也不吸味。
并且,出汤时能够做到瀑布状出水,不至于把茶叶闷出苦涩味。
还有它的价格,如果只追求实用性,最素雅的白瓷盖碗,物美价廉。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总结来说,就是盖碗能保证每一款茶,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茶汤来。
因此,平日里,不管是泡白茶、岩茶还是红茶,皆以盖碗服侍。
个人认为,如果能将盖碗运用得好,那么,在喝茶的这条路上,能事半功倍。
不过,有一些茶友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据他们所说,用盖碗泡茶很烫手,尤其是刚接触的时候,经常被烫起泡。
其实,“盖碗烫手”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而根据经验来看,其中的原因,主要和以下3点有关。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3》
第一,抓握盖碗的手势不对。
错误的手势,不但会烫伤自己的手,更要承担闷泡的风险。
没有及时出汤,让原本应该香清甘活的茶汤,变成汤色浓郁而苦味浓重的样子,堪称“车祸现象”。
此外,错误的手势,还有可能把盖碗摔碎。
我们都知道,当沸水刚刚注入盖碗时,温度迅速上升,瞬间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因为抓握不当,而导致手被烫到,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将手中的“危险物品”扔出去。
如此一来,盖碗落地,七零八落,成了残花败柳。
若是普通的白瓷盖碗,几十块一个,倒也不至于太心疼。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但假若是自己心爱的宝贝,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盖碗,那可就太可惜了。
所以,要掌握正确的握盖碗手势,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其实,学会正确握盖碗,很简单。
将用于泡茶的那一只手,手指打开,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握住碗沿。
食指在上,自然地搭在盖钮上,起固定作用。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大拇指和中指触碰的是碗沿,而非碗身。
如果直接去摸碗身,无疑是隔着轻薄的碗壁去感受沸水的温度,不烫手才怪呢!
这样的“三指握碗法”,轻轻松松,就能把盖碗端起来,且不容易烫手。
同时,也能保证出汤速度,避免闷出一杯太苦太涩的茶汤。
岩茶|白瓷盖碗会烫手的3大原因,一个比一个乌龙,难怪泡不好茶
文章插图
《4》
第二,盖碗的器型不对。
市面上的盖碗,五花八门,各有特点。
想要在其中挑出一个最称手、最实用的,一要看碗沿,二要看厚度,三要看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