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旅游跟团的套路,如何避免掉入陷阱( 二 )


【越南旅游跟团的套路,如何避免掉入陷阱】投诉案例:
除了频繁购物 , 还有一些购物店的伎俩和陷阱 , 让游客防不胜防 。去年1月 , 刘先生通过广西某国旅报名参加越南游时 , 被导游带入芒街免税店购买药材三七 。店里一份药材的标牌上标注“1157” , 刘先生以为是总售价为1157元 , 谁知药材磨成粉后才得知要花11570元(标牌上的1157是总克数 , 售价为10元/克) 。经交涉 , 最后刘先生以共5100元的价格购买了该药材 。
去年8月 , 覃女士一行二人通过南宁某旅行社参加越南游 , 被地接带到一家所谓的“越南国企”购物店 , 花了1.24万元买了乳胶床垫、枕头、乳胶席等货品 , 商家承诺包邮回国 。她收到包裹时傻了眼——该包裹是从宁波寄过来的 , 里面的床垫等乳胶制品均是三无产品 , 而自己在购物店付款时刷的POS机上显示的商家 , 竟然是国内蚌埠市某健身会所 。
部门提醒
游客参团时 , 注意看旅行社的行程安排 , 多景点、路程长且时间周期较短的团 , 请警惕“只购不游”情况的出现 。在游客没有购物意愿 , 旅行社却擅自安排游客进店购物的情况下 , 请游客利用手机等工具做好录音、录像 , 保存证据 , 以便维权 , 并及时拨打12301投诉热线 。对购物店中一些模糊不清的标价或标识 , 也注意留存证据 。
被迫购物 买到假冒伪劣
游客经历
在越南河内 , 导游将张女士等人带到某乳胶加工厂的一间屋子里 , 由相关销售人员介绍乳胶制品 。有的游客不想听 , 但导游不让出去 , 称一定要听够时间 。“见产品介绍结束后没有人购买 , 导游就威胁我们 , 不购买产品就无法走后面的行程了 , 也不给我们安排餐饮 , 要带住到偏远的乡下酒店去 。”张女士说 , 无奈之下 , 不少团员只好掏钱 , 她就买了4800多元的橡胶制品 。
在随后所进的珠宝、首饰、沉香等购物店中 , 团员都掏钱买了一些商品 , 张女则买了2万元左右的宝石、首饰、沉香、野生三七 。
回国后 , 张女士在旅游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 , 并拿自己的珠宝进行了鉴定 , 结果显示她购买的宝石是合成宝石 , 沉香也是假的 。
投诉案例:
去年11月 , 王女士报名参团越南游 , 在某购物店花费9600元购买的沉香手串 , 遇水严重变色、脱粉 , 散发刺鼻的味道 , 经专家鉴定是假的;在免税店花费4800元购买的宝石 , 回程后发现是塑料的 。
李先生今年2月越南芒街免税店花费1.06万元购买了琥珀蜜蜡、沙金、香烟 , 后发现价格高出市场价10倍以上 。今年2月吴女士在越南一家购物店花了约1.18万元购买了1箱茅台酒 , 还花费共5000元左右购买了眼镜、化妆品等 , 返程后发现全是假货 。
部门提醒
在境外购物时 , 价值超过500元人民币的物品请谨慎购买;珠宝、钻戒、乳胶床垫、药物等贵重物品不能自行鉴别真假时 , 也请理性消费谨慎购买 。如果因不配合购物或对行程提出质疑而遇到人身攻击甚至暴力对待 , 直接拨打110或当地报警电话 。旅途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 可发动同行游客一起抵制 , 旅途结束后大家联合起来向有关部门反映 。
花了大钱 最后还难维权
游客经历
张女士在一趟行程中 , 共花了3万元左右购物 , 在监管部门的帮助下 , 她的宝石、沉香和橡胶制品都作了退货处理 , 挽回了2万元左右的损失 , 但7000多元买的野生三七 , 由于当时没有开具发票 , 旅行社不认 , 因此没法办理退货 。“我真是得了小便宜吃了大亏 。”张女士后悔不迭 。
投诉案例:
南国早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发现 , 在众多的投诉中 , 游客对所购买的产品质量存疑或发现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 要求旅行社或商家办理退款时 , 均遭到了推脱、拒绝 , 或被收取一定的费用 。舒女士跟团去越南 , 在芽庄刷卡购买的乳胶床垫及枕头被子 , 商家名称显示为某环球国际旅行社 , 经查物流的实际信息是从湖州吴兴区织里镇发出来的 。他拒收了这一单产品并联系旅行社退款 , 旅行社一直不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