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人用什么奇葩设备测心电( 三 )




一百年前的人用什么奇葩设备测心电

文章插图
一次心脏跳动对应的心电图波形 。图片来源:Wikipedia


可是为什么爱因托芬选择了PQRST而不是ABCDE?有一个说法是 , 爱因托芬一开始标注心电图的时候先标了一个 “O” , 代表坐标原点 , 然后 “O” 的下一个字母 “P” 就被用上了 。


一百年前的人用什么奇葩设备测心电

文章插图
爱因托芬首次标注的PQRST波 。图源:参考文献3


04 给心脏开后门的科学家

爱因托芬的研究就像是为人类了解心脏打开了一扇窗 , 而有几位科学家却打起了给心脏开 “后门” 的主意 。既然我们可以从皮肤表面测得心电信号 , 那么如果想办法把探头从血管伸进心脏的内部 , 是不是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心电信号呢?这就是德国生理学家维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盘算的 “后门” 。


1929年 , 年仅25岁的福斯曼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实习医生 , 除了本职工作工作之外 , 福斯曼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件事:如何在不被领导发现的情况下把一根导管顺着血管捅进心脏 。不知道用了什么 “花言巧语” , 福斯曼还说服了一名叫作迪岑(Gerda Ditzen)的护士协助他完成这项明显违背医院规定的实验 。而当时 , 迪岑答应的前提是福斯曼要用她作为试验对象 。


1929年5月的一个下午 , 福斯曼和迪岑偷偷摸摸地溜进了手术室 , 迪岑本来正等着福斯曼划开她的胳膊 , 然而福斯曼却趁她不注意划开了自己的胳膊 , 并迅速地把预先准备好的65厘米长的金属导管捅进了自己的血管里 。迪岑顿时慌了 , 看到因失血而略显虚弱的福斯曼 , 又气又急的她本想阻止继续实验 , 但是福斯曼坚决不罢休 , 对她又踢又叫 。最终 , 迪岑还是妥协了 。在她的帮助下 , 福斯曼用隔壁的X光机拍下了这历史性一刻的证据:一根导管稳稳地扎进了他的心脏内部 。


一百年前的人用什么奇葩设备测心电

文章插图
维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 , 1904-1979)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捅进心脏的导管 。图片来源:Wikipedia


然而 , 接下来等待福斯曼的却不是光明的前途 。


福斯曼随后发表了这张珍贵的X光片 , 并在文章中阐述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 比如从心脏内部获得的信号更加准确 , 可以更好地揭示一些疾病的机理 , 但他的观点没有被医学界所接受 。不仅他接下来重复的几次实验都在学术界遇冷 , 他还一度因导管研究的争议被医院开除 。最后 , 屡经挫折而最终心灰意冷的福斯曼放弃了心脏导管技术的研究 。接下来二战爆发 , 福斯曼加入了纳粹 , 而后被俘于美国 , 直到1945年才出狱 。


在福斯曼被俘期间 , 两位美国科学家迪克森·理查斯(Dickinson W. Richards)和安德鲁·寇纳(André Frédéric Cournand)无意中读到了福斯曼的文章 , 他们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 使得这项技术最终没有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


05 一个心脏 , 两个诺奖

今天 , 无论是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还是心脏导管手术 , 都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


依托心电图 , 爱因托芬相继分析描述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等疾病 。1924年 , 爱因托芬因为心电图的相关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在获奖致辞中 , 谦逊的爱因托芬不仅肯定了是沃勒给了他启发 , 还感谢了使用心电图进行大量诊断研究的英国生理学家托马斯·刘易斯(Thomas Lewis) 。后来 , 当得知助手去世的消息时 , 爱因托芬主动将诺奖奖金的一半分给了助手的姐妹 。可以说 , 从心电图之父爱因托芬的身上 ,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科学家无私伟大的品格 。


而经历曲折的福斯曼 , 作为心脏导管技术第一人 , 与后续将心脏导管技术发扬光大的理查斯和寇纳一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时光无法倒流 , 福斯曼无法回到过去 , 他无法说服当年反对他的人而重拾研究生涯 , 他的纳粹经历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污点 , 但是他对医学的贡献依然值得我们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