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为什么越来越难停 为什么共享单车越来越少( 三 )




北京的规范停车区并不算少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整个北京共划归出了31处规范停车区,涉及772个停放点 。精准、科学划分共享单车停车位,是一个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门应该提供的配套公共服务,北京对规范停车区的设立,也做出过严格的限制,要避开车行道、消防通道,离医院、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要有20米-50米的距离,那些看不见的电子围栏,正在试图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 。


但现实是,并非每一个规范停车区的容量都能与实际需要的车辆匹配 。在北京,五道口地铁站是最成功的规范停车区之一,在A口和B口外,都有能容纳上千辆共享单车的停车场;相比之下,灵境胡同地铁站周边则没有这样的停车场条件,尽管设置了十多个停车点位,但是不少距离地铁站较远,单车的用户并不愿意多走一段路去停车 。


与此同时,单车的投放,已经不可能像从前那样疯狂铺量取胜了 。就在今年4月13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公示,称单车投放规模有了更为具体的指标: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的车辆总量,要控制在80万辆以内 。每家投放的具体数量,和单车运营的服务质量排名有关,在过去一年中,美团以755.6分获得了第一,哈啰747分第二,青桔732.5分排第三,所以美团能投放40万辆,哈啰21万辆,青桔19万辆 。


80万,和过去共享单车最风头正劲时北京交通委统计的200万的数字比,已经少了40% 。投放数量固定后,人流量大的规范停车区,自然成了竞相被争夺的地方,占领了这里,单车能迅速被看见、被骑走,也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更大的流量 。


一个生动的细节是,有一次孙立突然收到通知,说北边某个地铁站的B口不准投放共享单车了,要统一清理,结果各家都争相占领了其他几个出站口的规范停车区 。“那次三家的卡车都停在路边,差点吵起来,最后达成妥协,各家占其中一个出站口 。”


共享单车为什么越来越难停 为什么共享单车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 厦门某地铁口,运维人员正在搬运自家共享单车 。图 / 视觉中国



亏损之下


无论是共享单车的用户还是运维,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刻 。


5月14日,灵境胡同地铁站口,3家共享单车堵满了整个人行道,但从晚上8点到9点半,都没有运维人员前来清理 。


灵境胡同是单车著名的“淤积区” 。走出地铁站D口,右转进入附近的辟才胡同,可以看到长约50米的区域已经停满了车,多余的车都堵在人行道上,细看之下,三分之一的车都没有上锁 。


一个骑单车的男孩,在这周围反复试了几次都无法成功锁车,最后他举起车,把车扔到了停车区里其他车的顶上,又爬过去关了锁 。清脆的滴滴声响起,还车成功了 。


共享单车为什么越来越难停 为什么共享单车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 辟才胡同路口,被扔在其他单车上层、勉强锁住的黄色单车 。图 / 易方兴 摄


清运这些违停的共享单车,需要巨大的人力 。以北京的国贸地铁站为例,交通部门在2019年做过测算,这里每天的客流量高达30万人次,一到早高峰,建国路辅路上千辆单车聚集,清车都得排队 。一辆三轮车一次能运二十多辆,三家单车公司的运维也需要连续清运五六次才能完成 。


压力最后还是会落到每家单车公司的运维人员身上,他们是这个系统的末梢神经 。


张唯,39岁,哈啰单车的基层运维,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灵境胡同旁清理乱停的单车,把它们搬到电三轮上,运送到规范停车区 。他有一张棕红色的脸,这是他每天要在户外待上12小时的痕迹 。码放单车的他很有技巧,一次能在电三轮上堆25辆,层层叠叠,很醒目 。


这是一份不折不扣的体力工作,早上8点到10点的早高峰时间,在规范停车区摆放、调度单车,早高峰一过,就开始寻找违停、失联、出现故障的车辆,到了晚高峰,再重复早高峰时的工作 。他手机的后台系统上,地图划分为很多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里的黄点,就是需要他前往解决的问题 。


张唯的收入,和用户的骑车频率绑定,清运过的一辆车一旦被骑走,他能赚到1.4元 。相比之下,美团单车运维人员的收入在3家里面单价最高,一辆车能赚1.6元,但是要根据调度来搬到指定地方,所以也更费劲 。滴滴要略低,在惠新西街北口地铁站附近,一个青桔单车的运维人员说,他一天搬160辆车,能结算1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