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

对王莽的评价,苏轼曾在《王莽》中曰:“汉家殊未识经纶,入手功名事事新。”认为汉朝时期尚未全面推行儒家教育,到王莽时则重用儒家学士,从而让汉朝以儒家为重。
就其本身而言,王莽一直以儒生自居,是朝廷官员中的儒家领袖级官员。从推行的新政来看,大多基于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复礼”,打算实习西周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礼教制度。不过,当时汉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伴有奴隶制的西周制度自然不会适合新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因此只能被定义为道行逆施。
篡位之前,西汉已经病入膏肓,政治上极度腐败,经济上也由于官僚士绅的崛起而百姓穷困。为缓和社会矛盾,王莽以西周制度为模板,全力推“新政”。然而,却因此以人把柄,导致天下大乱,自己也死在混乱之中。
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
文章插图
去世以后,刘氏贵族对他恨之入骨,将他的头颅制作成“纪念品”一直留在宫中,直到272年后才落下帷幕。那么,王莽都做了些什么才让刘氏贵族如此怨恨?他们又为什么将他的头颅留下来?
篡汉称帝,引起混乱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衎(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得重病,王莽祈祷上天愿意代刘衎死,不过却没有获得上天的“眷顾”,刘衎倒是在当年的12月去世。
为避免年长者登基影响到自己的权力,王莽设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的玄孙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不过却没有登基成为皇帝。
此后,王莽接受太皇太后及群臣的建议,代理天子处理朝政,称为“假皇帝”,群臣则叫他“摄皇帝”,他还发明了独有的“予”的自称。
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
文章插图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时机成熟以后,54岁的王莽逼迫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的禅让,改汉为新,建立“新朝”,在汉高祖庙祭拜,登基成为“新始祖”,建元“始建国”。
当时,王莽并不像史书所说的那样狡诈和强势,而是得到部分群臣与百姓的支持,机遇成熟以后,他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开创“皇帝禅让”的先例,后来曹丕也学习这一方法建立魏国。
成为皇帝,并不意味着过上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生活。当时,王莽面临着西汉末年已留下的政治烂摊子。朝廷奢华无度,对地方民众搜刮盘剥,加之政治腐败,豪强地主进行史上罕见的土地兼并,让民众流连失所,同时也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在如此环境下,人心极为浮动,朝内时刻爆发。王莽刚成为皇帝,就马上颁布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不过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信奉的是儒家思想,同意孔子所说的天下混乱与“礼崩乐坏”有关,所以认为解决社会问题必须要恢复到礼治时代。
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
文章插图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企图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以达到治国安天下的理想,颁布的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措施都模仿西周时期的制度。
由于极具特殊性,又与现代的制度比较相像,所以有人说是“穿越”的结果,不过史学家普遍将之称为“王莽改制”。始建国元年,王莽就决定实行井田制,将酒、铁、盐、铸钱和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人口买卖和土地兼并,可谓是当时非常前卫的制度。
然而,尽管制度非常有利于民众,但却将所有人都得罪一遍,最后新朝成立15年就灭亡。
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混乱中被杀
推行新政时期,刚好遇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大灾难,瘟疫、旱灾、蝗灾、黄河决堤等屡次爆发,加之新政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导致天下动荡。这一过程中,政府既没有钱财赈济灾民,也没有过多的钱供养军队,最终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西周时期|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物,收藏了272年,他们为何这样做?
文章插图
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国旱灾和蝗灾最终将新朝推向灭亡,当时形成的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势力很快就席卷全国,让王莽没有军队可以抵抗。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都城的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绿林军与同年攻陷长安,让长安城陷入混乱之中,王莽跟随1000多名护卫队逃跑的过程中被商人杜吴所杀。
此后,混乱的军队和民众将他分尸,头颅则被东汉的历代皇帝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洛阳武库突然遭遇大火,头颅才彻底归于尘土,期间历时272年。那么,为什么历代皇帝会喜欢收藏王莽的头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