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三 )


1
合同类
合同 , 即商人在合伙开业之时所立 , 用于明确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的文书 。 关于合伙 , 沈思孝在《晋录》中称:“其合伙而商者 , 名曰伙计 。 一人出本 , 众伙共而商之 , 虽不誓而无私藏 。 ”可以说 , 沈思孝关于“合伙”的描述 , 指向了山西商人最为核心的经营制度——人身顶股制 , 即资本和人力结合 。 有钱出钱 , 谓之“银股” , 没钱出力 , 谓之“身股” 。 [14]
晋商这种“劳资共创”的合伙制经营方式 , 在合同里有着清楚的表述 , 辅之以配套的印章 , 赋予合伙人明确的权力与责任 。 以下兹举两例: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 在该合同首段的结尾处赫然写着“倘有私心 , 神灵鉴察” , 其中“神灵”二字是破格的 , 字里行间透露出在世俗约束之外的宗教敬畏 。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 , 会发现这种情形在传统商人的合同中 , 相当常见 。
科大卫(DavidFaure)应当是熟知这一情况的 , 他指出 , 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契约都是靠个人维持信用的 , 约束着人们行为的并不是世俗的法律 , 而是带有信仰色彩的道德和良心 。 这种为了纯粹的世俗事务而订立的契约很容易滑入宗教的范畴 , 因此许多契约通常是向神发下誓言 。 [15]
换句话说 , 印章作为世俗权威 , 神灵作为宗教权威 , 两者相辅相成 , 在商业活动中各自发挥着作用 。 上述合同 , 不见“中人” , 即见证人 。 下列合同则具备了“中人”及画押的元素 。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这两份合同的中间有一列无法辨认的墨迹及残印 , 许多人不明就里 。 实际上 , 合同上写得很清楚:“立合同一样七张 , 各执一张 。 ”也就是说 , 这些合同一式七份 , 拟定以后把这些合同顺次铺开并叠压 , 在纸层之间的空隙上面书写文字或钤盖印章 , 拆分以后就成无法辨认的墨迹了 。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勘合” 。
实际上 , 《交易须知》中“合同式”就有相关规定:“如有合同数纸 , 俱要骑缝一处 , 用大笔写合用一样几纸 , 日后以对字为凭 , 从第一张上相挨而起 , 写出号头 。 ”[17]可见 , 这种处理方式已经成为晋商处理商务的习惯 , 也是重要的防伪手段 。
2
汇票类
汇票是山西票号经营汇兑之时所用之汇款凭证 , 汇款方可凭此票到异地取款 。 汇票亦称会票 , 普通汇款多使用此种方式 , 其基本手续是汇款人将银钱交付票号 , 由票号开具会票一张 , 汇款人凭此票即可到该票号的相关分号取钱 , 正所谓“一纸之信符遥传 , 百万之巨款立集” 。 [18]
山西票号之所以经营上百年 , 一度垄断国内金融 , 甚至曾经代理国库 , 除了资本运营等手段外 , 汇票的高超防伪功不可没 。 票号信用之保障及票据的真实性 , 很大程度上源于印章的使用 , 严密而灵活多变的用印就是绝佳的防伪体系 。
以下为光绪年间大德兴票号的汇票: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3
货运单
古代社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和陆运 。 较之陆运 , 水运相对廉价 , 因此也是商人采用的重要运输方式 , 物资一般由船户包揽 。 下列一份长单 , 记载有船户名称(王有山)、承运物品内容(洋式大面茶箱、茶梗包、衣箱行李零物等)及收货方的名称(祥发永)等信息 。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陆路运输则大多依靠人力挑夫 。 脚单 , 即挑夫运单 , 是主顾与挑夫之间所立的凭证文书 , 其内容包括揽活人、所揽货物种类及数量、到货期限、运费 , 并言明货物损毁或遗失的相关责任 。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文章图片
以上举晚清民国脚单各一例 , 特别注意的是 , 民国的票据顶端带印花税票 , 加盖树叶形印章 。 另附一章 , 内容为:“限三日送到 , 过期不付下欠 。 天雨兵差阻挡不罚 。 ”这是提示章的典型用法 , 名为提示 , 实际上则体现了脚户和主顾之间的契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