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朝总督、巡抚、道台都是什么官职?( 二 )


巡抚的品秩为从二品 , 比总督差一级 。 清朝惯例 , 巡抚通常会加兵部侍郎衔 , 那就是正二品 。 巡抚的官职最初就是安抚百姓 , 所以尊称就是“抚台” , 除了“抚台”巡抚还有一个尊称是“中丞” 。
现代和巡抚相对应的级别很清楚 , 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主官 。 只有总督、巡抚才能被称为封疆大吏 。
【爱历史】清朝总督、巡抚、道台都是什么官职?
文章图片
巡抚之下就是布政使 , 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 。 布政使在明朝初年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 后来设立了总督和巡抚后 , 布政使的地位、官阶和权力就逐渐下降 。 到了清朝 , 布政使就成了仅次于巡抚 , 算是巡抚的副手 , 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 但从官阶上看 , 二者级别是一样的 , 布政使的品秩也是从二品 , 如果巡抚没有加兵部侍郎衔 , 品秩就是和布政使一样 , 都是从二品 。 只有加了兵部侍郎衔的巡抚是正二品 , 这才比布政使高了一级 。 加上布政使也有密折专奏权 , 同样可以直达天听 , 并不比巡抚逊色多少 。
布政使的尊称是“藩台” , 现代和布政使相对应的级别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 。
在布政使下面是按察使 , 掌管一省的司法、治安、刑狱 , 品秩为正三品 , 比布政使低了一级 , 和布政使一样都是巡抚的属官 。 按察使的尊称是“臬台” , 现代和按察使相对应的级别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 , 省公安厅长还兼法院院长和检察长 。
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的抚台、藩台、臬台被并称“三台” 。 巡抚是全面总抓 , 布政使是主管副省长 , 按察使则是分管公检法的副省长 。
省一级官员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 , 就是提督学政 , 简称学政 , 负责掌管一省文化教育和科举考试 。 学政没有固定的品级 , 甚至都不属于地方官员体系 , 学政是由皇帝任命 , 直接向皇帝负责 , 任期满了就离开 , 而不是在地方上逐级升迁 , 属于过路菩萨 , 但由于是皇帝直接任命 , 有点钦差的性质 , 所以在地方上地位超然 , 连巡抚都要客气三分 。 学政的尊称自然是“学台” , 和学政相对应的级别 , 应该就是省教育厅厅长 。
【爱历史】清朝总督、巡抚、道台都是什么官职?
文章图片
省级以下是道 , 有人认为清朝地方机构是省、道、府、县四级 , 这是不太严谨的 , 道和总督很相似 , 那么照这样的逻辑 , 应该是督、省、府、道、县五级了 , 所以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是不确切的 。
道的官员叫道员 , 和总督一样是分为两类 , 一类是布政使、按察使的副手 , 负责协助布政使、按察使和地方各府之间上传下达的角色 , 布政使的左、右参议 , 叫分守道;按察使的副使、佥事 , 叫分巡道 。 分守道和分巡道都简称道员 。 分守道可以管辖一个或几个个府 , 分巡道与分守道相同 , 不过主要侧重司法诉讼方面 。 分守道和分巡道最初不具备地方行政职能 , 但后来却逐渐成了介于省和府之间的一级行政职能 , 其中有些道员还获得了密折奏事权 , 职权更是在知府之上 。
第二类是专责道员 , 是在一省之内专门负责一项事务的官员 , 如粮道、河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等 , 这类道员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员兼任 , 当然也有专任的情况 。
道员的品秩为正四品 , 也有个别道员高配从三品甚至正三品的情况 。 道员的尊称自然就是“道台”了 。 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手的道员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分管副省长 。 负责某一项具体事务的专责道员 ,, 一种具体负责某一项工作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粮食厅厅长 , 水利厅厅长 。
道以下就是府 , 府是中国古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 , 下辖若干县 。 辛亥革命后 , 府这一级机构就被取消了 。 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知府 , 掌管一府的行政 , 总领下属各县 , 职权包括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 , 审决讼案 , 稽察奸宄 , 考核属吏 , 征收赋税等各种政务 。
知府的品秩为从四品 , 尊称就是“府台” , 行政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 , 地级市的市长市委书记 。
【爱历史】清朝总督、巡抚、道台都是什么官职?
文章图片
府以下就是县 , 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 称“知县事” , 简称知县 , 民间俗称县太爷 , 只有知府以上官员才能称大人 , 知县只能称老爷 , 所以民间俗称太爷 。 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 , 通常科举考上进士就可以出任知县 , 由此开始仕途 。 知县的品秩为正七品 , 尊称就是“县台” , 行政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 , 县长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