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二 )


朱棣两次北伐 , 动用兵力五十余万民夫数百万 , 粮道漫长补给困难 , 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 又加上修建北京故宫郑和下西洋等 , 都需要大量物力和财力 , 当前明朝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持再一次北伐 , 但是这北方的割据势力没办法解决 , 在朱棣心里始终是一块心病 , 于是朱棣不顾大臣反对 , 再一次决定亲自带兵北伐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誓要彻底消灭蒙古余部 , 然而此次北伐比前两次都不如 , 数十万大军出师呼伦贝尔 , 鞑靼首领阿鲁台闻讯率部全部撤离 , 朱棣在北漠连阿鲁台的影子够没见到 。 但是自己不顾大臣反对执意北伐 , 总得给他们一个交代吧 , 于是朱棣命令在《北征录》中 , 竭尽所能地粉饰此次北伐之行 , 丑虏阿鲁台闻风震慑 , 弃其辎重牛羊马驼逃命远遁 , 杀首贼数十人斩获其余党无算 。 自相矛盾的说法含糊其辞地斩获表明 , 朱棣这一趟北伐劳师动众但还是白跑了 , 于是朱棣的第三次北伐就这样不了了之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在永乐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里 , 棣又发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 阿鲁台故技重施 , 在明军到来之前就早已率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 等到朱棣率大军到来的时候 , 见到的就只有茫茫的大漠风光 。
在《明史》里这样记载 , 如入无人之境 , 这并不是说明军英勇 , 而是在周围300余里内 , 根本见不到鞑靼的踪影 , 朱棣懊恼不已 , 只好把只好把擒获的一个蒙古酋长 , 说成是鞑靼王子封忠勇王 , 作为鞑靼来降的证据 , 总算可以搪塞过去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最后一次北伐 , 朱棣索性空手而回 , 连可以冒充的战果都没有 , 从头到尾未见一人 , 弥望荒尘野草虏只影不见 , 车辙马迹皆漫灭疑其遁已人 ,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再次无功而返 , 而行至榆木川时朱棣因病重去世 , 最终这位雄才大略地明成祖穷极一生 , 也没能完成彻底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的愿望 ,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含恨而终了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纵观朱棣五次亲征蒙古 , 明朝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朱棣亲率的数十万大军雷声大雨点小 , 被草原上的蒙古达子忽悠来忽悠去 , 但是最终却没能达到朱棣预期的效果 ,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
在综合了朱棣五次北伐的经过后 , 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
第一明军军队对于草原环境不熟悉 , 使得蒙古军队得以借助地理条件 , 充分发挥自身的骑兵优势 , 从而避免了与明军硬碰硬的作战方式 , 这也是鞑靼把明军带着转圈圈 , 而明军却束手无策的重要原因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第二明军北伐蒙古属于远征作战 , 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明军难免会有疲惫感 , 而蒙古部落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 随时来随时战这是蒙古部落最大的优势 。
第三后勤物资是保障北伐顺利进行的条件 , 而就明朝当时的经济基础而言 , 根本就没有长时间远征的条件 , 相比之下蒙古本身就是游牧民族 , 游牧民族的优势就是不会为经济而发愁 , 他们的经济不受政府制约 ,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每次打到一半 , 就不得不班师回朝的原因 。
【爱历史】朱棣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50万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朱棣五次北伐虽然没能达到他理想的效果 ,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缓解了明朝边境的压力 , 朱棣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多次御驾亲征漠北的第一人 , 他那股雄心和魄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朱棣也真正做到了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 , 天之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世之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