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广发基金谭昌杰:投资也要仰望星空,寻找“固收+”最亮的那颗星( 二 )
这是吴军博士在《格局》第一章《人生的格局》引言中的一个主张 。 这也是谭昌杰颇为认同的人生价值观 。 如同他温和内敛的性格 , 谭昌杰的事业和人生 , 在外人看来也是一路的岁月静好 。
2008年 , 谭昌杰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担任债券研究员 。 当时 , 全市场的债券基金只有30多只 , 广发基金的固定收益业务才刚刚起步 。 谭昌杰的这一选择在当初很多人看来有点“不明智” , 但他基于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对中国债券市场远大发展前景的判断 , 选择了债券这个方向 。
凭借着扎实的研究功底 , 谭昌杰在2012年走上基金经理岗位 , 先后管理过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等产品 , 并以稳健的表现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 2014年 , 他管理的广发天天红荣获“2014年度货币市场金牛基金奖” 。
对当时的谭昌杰而言 , 管理货币基金压力不大 , 工作也很舒服 , “但这不是我的方向” , 谭昌杰说 。 触发他思考未来发展方向的是他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 , 在一次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 , 孩子突然问了他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 虽然已经忘记了具体的问题 , 但触动谭昌杰的是 , 一个懵懂的小朋友 , 进入幼儿园后 , 有了很多变化 , 有了很多新奇的想法 。
“我当时就在想 , 小朋友的发展空间很宽 , 一两年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 自己作为成年人 , 三五年后还是这样子吗?如果还是老样子 , 我是不服气的 。 每个人都应该有多样性 , 不管在什么年龄阶段 , 每个人都有不断进阶的空间 。 ”谭昌杰说道 。
在吴军的作品《格局》一书中 , 类似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谭昌杰 , “天天做冒险的事情 , 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 , 相反 , 永远待在舒适区 , 只会让人无法成长 。 ”
2015年 , 谭昌杰选择走出舒适区 , 开始涉足偏债混合类基金 。 他结合过往的策略和经验积累 , 以股票、债券、新股等资产构建了一个以打新收益作为主要收益增厚的绝对收益目标基金 , 希望能够打造一款可以替代银行理财的基金产品 。
为了更好地实现绝对收益目标 , 当时他设定了一套投资方案 , 将绝对收益目标拆解为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 , 通过配置最高等级的中短期信用债 , 获取确定性较高的票息收入 , 为组合提供确定性比较高的收益 。
第二个层次 , 在组合中加入长期限利率债、债性转债等债性资产以及打新策略 , 获取高于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率 。
第三个层次 , 把握股性转债、股票等偏股性资产的机会 , 进一步增厚收益 。
这套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 例如 , 2016年 , 沪深300指数下跌11.28% , 中证全债指数涨幅为2% 。 谭昌杰以短债作为底仓 , 以打新进行收益增强 , 权益资产则配置了稳定增长的大消费以及高分红股票 。 在当年股市和债市表现沉闷的背景下 , 组合实现了6.66%的年度收益 。
不断拓展能力圈
做好“固收+”这盘菜
最近两年 , 资管新规落地 , 信托产品发行降温 , 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净值化转型 , 在这一背景之下 , “固收+”策略应运而生 。
所谓“固收+” , 就是在债券打底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投资策略(如股票打新、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可转债交易等)增厚收益 , 通过股票、债券、期货、类货币等大类资产配置 , 提高风险收益比 , 实现组合收益比纯债基金高 , 波动比股票基金小的效果 。
这恰恰与谭昌杰早年探索的“绝对收益目标”策略不谋而合 。
去年以来 , “宝宝类”基金收益率持续下降 , 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大部分配置了债券资产 , 在今年3月以来的债市调整中表现差强人意 。 而“固收+”策略基金则展现了多资产配置的优势 。 Wind显示 , 截至11月17日 , 广发聚宝A、广发聚安A年内收益率达到15.68%和15.08% , 年度最大回撤分别为-2.7%和-3.6% 。
- 上涨行情|基金早知道 | 上市首周科创50ETF热火朝天!券商称A股正酝酿一波上涨行情
- 罗小胖爱理财|每年花在脸上几万块,不如投资指数基金!这种观点对还是错?
- 病毒传播|【财经早汇】1360万蚂蚁战配基金持有人23日起可选择退出
- 蚂蚁|5只蚂蚁战配基金退出方案公布:增设B类份额退出等三种选择
- 业绩|爆款基金又要来了!
- 基金|创新药究竟该怎么投,指数投资大V手把手教你
- 投资|ESG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反馈|又一家新设基金公司获反馈!
- 资金|?货币基金收益率果然涨了!机构资金也回流了
- 规避|信用债"危机"!如何影响基金投资?如何规避风险?最全解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