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乾隆年间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 武宁县有个杨店村 , 村里的余豹明和另一村民为田界的事发生纠纷 , 这两个人都没念过书 , 不知道如何打官司 。 为了胜诉 , 双方都找读书人帮忙 。 余豹明找的是举人余文璧 , 对方找的是进士余腾蛟 , 余腾蛟在刑部做过主事 , 虽然因事革职回乡 , 却依然余威赫赫 。 而清代的司法是出了名的黑暗 , 两家一斗 , 结果不言而明:余豹明败诉 。
【爱历史】乾隆年间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文章图片
余豹明是个粗人 , 败了也就败了 , 官府很腐败 , 他也不是头一次听说 , 但帮他打官司的余文璧不服气 。 加上平时余文璧非常嫉妒族兄余腾蛟的“好运” , 于是他设法找来余腾蛟写的五首诗的手稿 , 加上自己对这几首诗的批注 , 整理成一个悖逆材料 , 企图扳倒余腾蛟 。 然而没过几天 , 余文璧竟突然亡故 , 之后 , 余豹明便把整理好的材料送到了武宁县衙 。
【爱历史】乾隆年间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武宁县衙收到材料后 , 一点儿也不敢怠慢 , 赶紧派人送给江西巡抚胡宝瑔 。 胡宝瑔看完材料后 , 也从中琢磨出些许讥讪之意 。 比如诗中:“南山兴云北山苦 , 雨中路回徨不知 。 ”余文璧批注道:“当今是太平盛世 , 全国到处坦坦荡荡 , 和和平平 , 怎么会无路可走、无处安身呢?是何居心?”再比如:“寂寞向古人 , 谁是同心者?范蠡与张良 , 空行若天马 。 天地一江河 , 终古自倾泻 。 出世不须臾 , 咄嗟辨王霸 。 ”余文璧指责说:“古代名人多得很 , 为什么偏偏要与范蠡、张良结同心呢?张良复韩 , 范蠡复越 , 你余腾蛟莫非想复明朝的天下吗?这是什么样的黑心肠啊?”
【爱历史】乾隆年间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文章图片
由于事关“悖逆诗词” , 胡宝瑔不敢驳回 , 怕政敌找岔子 。 于是他率领手下 , 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余腾蛟家里 , 进行搜查 , 共搜出诗稿、杂稿各一本 , 连同其他可疑物品一并带回 , 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审稿、讯问 。 办完这一切之后 , 他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 , 先是将此案的前因后果叙述了一遍 , 然后告诉皇帝自己拟判余腾蛟谋逆之罪 , 斩立决 , 并将其所有诗稿恭呈御览 。
过了一段时间 , 乾隆的圣谕下达 。 大致内容是:余腾蛟的诗大都是蹈袭前人旧调 , 根本谈不上悖逆……不能抓住余腾蛟的个别诗词 , 生拉硬扯地罗织罪名 , 判以死刑 。 假若这样办案 , 不但余腾蛟本人难以服气 , 就连其他写诗的人再也不敢提笔了 。 接着 , 乾隆下令:停办有关余腾蛟的所谓“悖逆”案 , 查处他“武断乡曲”(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的恶行 。 最后 , 余腾蛟被革除查办 , 流放云贵烟瘴之地;余豹明属诬告 , 依律杖100 , 流放3000里 。
【爱历史】乾隆年间江西武宁县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文章图片
清代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 这与清政权是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 , 时刻担心汉人反抗不无关系 。 不过 , 仔细想来 , 清代的文字狱虽然有许多是由皇帝刻意促成的 , 但也与某些汉人的火上浇油有关 。 明知别人没有悖逆之语 , 却为了个人的小算盘刻意构陷 。 而身处清代 , 写悖逆诗词轻则掉脑袋 , 重则灭族 。 我们不难设想 , 只要余文璧、余豹明还有一点起码的良知 , 一点基本的对他人的悲悯之心 , 他们肯定不会这样做 。
不过 , 从另一角度看 , 封建时代 , 构陷者之所以敢于上蹿下跳 , 更与当时的制度对民权的极端漠视相关 。 如果一个社会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判决 , 不看领导意志 , 一切依法律行事 , 对别人的恶意构陷行为就会失去其基本的支撑 。
余腾蛟是幸运的 , 当时乾隆头脑还算清醒 , 但皇帝并不经常这样清醒;相反 , 他们倒有可能经常不清醒 , 就算清醒 , 他们也未必对每一个人都如此宽容 。 余腾蛟的“悖逆”罪被除 , 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刀尖上的幸运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