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末宋代科举制实施后,进士家族的变迁分析

中国古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建起来的群体社会 , 最基础的单位就是家庭 , 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 但在隋唐之后 , 我国关于家庭的概念得到了一次丰富和提升 。
家庭逐渐扩大而形成了家族 , 到了隋唐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更为特殊的进士家族 , 但无论是概念上还是性质上家庭、家族、进士家族都是有所区别的 。
首先进士家族作为隋唐以后才产生的特殊家族 , 它的出现正是因为隋唐时期的一场重要政治变革 , 也就是科举考试的产生 。
由此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理解 , 进士家族其实就是族里有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之名的家族 。
而且随着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不断完善 , 进士家族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 , 进士家族的变迁史也越来越丰富 。
【历史故事】唐末宋代科举制实施后,进士家族的变迁分析
文章图片
到了宋代时期进士家族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无论是进士家族的数量、分布地区还是家族类型都有不同程度异同 。
因此以下就将以唐宋两个时期为切入点 , 探究进士家族在封建史上的发展变迁过程 。
一、唐末宋代的进士家族的起源探究
上述提到因为科举考试的出现 , 进士家族才有了发展的基础 , 所以说在进士家族的探究上必然少不了对科举考试的探究 。
而史料记载中进士家族一般又分为四种不同的家族类型 , 即圣贤家族、分支家族、移居家族、平民家族 , 以下就将探究不同的家族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关系 。
1、进士家族与传统的家族观念有什么异同之处
首先探究进士家族的发展过程要先理清进士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 , 上述提到家族是由来已久的一个观念 , 其主要的依据就是血缘关系 。
【历史故事】唐末宋代科举制实施后,进士家族的变迁分析
文章图片
史料记载“户牖之闲曰扆 , 其内认谓之家 。 ”也就是说门户之内就是家 。 而族就是众多的拥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所组成的更大的家 。
但根据具体的历史发展来看 , 我国是现有的家族后有的家庭 。
毕竟在原始时期我国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状态 , 这其实就是最初形式的家族 , 后来随着不断的细分才有了家庭的概念 。
但进士家族的定义要比家族的要更加的具体 , 也更加地具有针对性 , 即必须有进士之人才能称之为进士家族 。
所以说研究进士家族就要涉及两个概念 , 一个是家族 , 另一个就是科举制度 。
在史料记载中对于科举制度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 , 而对于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的记载却非常少 , 并且还都是以个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 而进士家族就是科举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历史故事】唐末宋代科举制实施后,进士家族的变迁分析
文章图片
关于进士家族的定义一般认为以进士为中心 , 追溯其直系四代之内如果有一个高中进士 , 那么这个家族就可以称之为进士家族 。
2、唐末宋代的四大进士家族探究
所谓圣贤家族就是家族传承历史比较的悠久的家族 , 一般也认为是圣人之后的家族 。
比如孔氏家族就是典型的圣贤家族 , 孔氏家族一般都是孔子的后人 , 在《孔子家语》中提到“五代亲尽 , 别为公族 , 故后以孔氏为焉……”
而且根据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来看 , 一般只要是孔子的直系后代 , 他们在国家中是享受非常大的特权的 , 后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一样可以衣食无忧 。
这正是因为封建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而形成的 ,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能够称之为圣贤家族的一般也都是尊崇儒家思想的家族 , 比如说颜氏家族 , 也就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 。
【历史故事】唐末宋代科举制实施后,进士家族的变迁分析
文章图片
分支家族也就是从传统的世家大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宗族或者是家族 , 主要有范阳的卢氏家族 , 史料记载“秦有博士敖 , 子孙家于涿水之上 , 遂为范阳涿八 。 裔孙植 , 字子干 , 汉北中郎将 。 ”
由此可以看出范阳的卢氏其实是齐文公一脉 , 他是齐文公的曾孙受封于卢 , 之后又经过了几次分散秦代的卢敖就居住在了涿水也就成为了范阳卢氏 。
同样因为与大家族分离而形成的分支家族还有华林的胡氏 , 史料记载“武王克殷纣 , 乃复求舜后 , 得妫满 , 封之于陈 , 以奉帝舜祀 , 是为胡公 。 ”
移居家族的形成原因就非常之多 , 有的是因为为了躲避战乱而移居形成的家族 , 也有因为家族有人出仕为官而移居他乡的 , 也有为了家族发展而移居的家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