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3.分析论证通过探究,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 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2.公式:根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 m/v注意:(1)ρ的读法和写法 。(与p的区别)(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相同,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是复合单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书)讨论说出“kg/m3”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板书)展示:单位换算1 g/cm3=1000 kg/m3学生练习做题 。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 。(记住水的密度)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三)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V =m/ρ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展示:例题学生做题,讲解,点评学生做得情况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判断金属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
展示:例题(时间问题,可以课后做)
三.小结以板书内容为纲,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 。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密度教学设计 篇3【整体设计】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
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
2.密度概念的引出 。
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
3.密度的公式、单位 。
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 。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 。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 。
㎏/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 。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 。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
4.密度的应用 。
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
- 初中一年级数学测试题
-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 求文档: 百度文库高一物理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 英语作文初中经典作文素材
- 初中体育课教案
- 初中文凭可以考消防证吗
- 初中八年级语文的教学计划
-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大全
- 怎么复习初中数学
- 2021湖北高考物理用什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