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的一次实验里,美国科学家用腹膜注射的方法,把味精打进幼年老鼠体内,分量为每公斤体重3.2克,结果发现那些老鼠视网膜中毒受损 。
在1967年的一次实验里,美国科学家在一群老鼠出生后1 10日,用肠道外注射法把相当于每公斤体重2.2 4.2克的味精10次打进体内,结果视网膜全部毁坏 。
在1969年一次实验里,一些1 10日大的老鼠被一次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4克的味精,然后分别在30分钟到48小时之后被杀,结果发现视网膜严重损毁——处处有神经枝状突起,还有神经细胞逐渐坏死 。
二、味精吃多会致癌? 关于味精的真相一次说清楚
味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但是有很多人都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的产物,认为味精是有毒的 。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聊一聊味精 。
味精是什么?
通俗的讲,味精就是用小麦(玉米等粮食)淀粉经过微生物发酵,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过程,最终产生的一种氨基酸,叫谷氨酸,并与钠结合形成谷氨酸钠 。
鲜味广泛存在于食物当中,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氨基酸、有机酸、谷氨酸等元素 。
尤其蛋白质多的食物中含量更多,比如鱼汤、海鲜,而味精的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跟食物中的谷氨酸一模一样 。
有人会跳出来说:味精是经过化学反应后,获得的一种化学物质!
现代食品工业中,味精是用微生物发酵粮食、淀粉等原料生产出来的 。这样的工艺和酿酒、制醋类似的 。人们不害怕吃醋喝酒,怎么就唯独觉得味精有害呢?
味精的原料是淀粉,它是标准的食物中获取鲜味的过程 。
三、味精会致癌?谣言!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 。这也就是传说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祸首” 。
只可惜,这纯属自寻烦恼 。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只是没有了鲜味 。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出锅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
尽管味精已经被证明是无害、无毒的,但是依旧不能放的太多,否则也会让你很难受的,就像是盐吃得太多一样 。
四、既然不致癌,能不能随便吃?
当然不能!在使用的时候,也是要注意几个事情:
1、温度太高时,不宜放味精
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是70 -90 在150 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如果到了200 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 。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所以做菜或汤要等临出锅时,再加入味精为最佳 。
2、伴凉拌菜时,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 ~100 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 。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 。
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
3、炒肉菜时,不用放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
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
4、放醋的食物,不宜放味精
酸性条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鲜味效果下降 。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
5、味精用咸,不用甜
甜味为主的菜里面加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 。
五、不宜吃味精的人群
对于 健康 的人来说,食用味精并没有大问题 。但是有几类人,专家建议还是少吃 。
味精中含有钠,和盐吃得太多一样的道理,过多摄入味精可导致高血压 。
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
孕妇、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
做菜时,可以用味精替代部分盐,保证菜品风味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钠的摄入 。但是,味精同样也不要吃得太多 。
鸡精和味精有什么区别?鸡精和味精的区别是:
1、原料不同 。味精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鸡精主要由谷氨酸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粉或者其他浓缩抽取物为基本原料 。
2、颜色不同 。味精纯度较高,一般透明无色 。鸡精由于成分更为复杂,通常呈不透明黄色或者淡黄色 。
3、口感不同 。味精的香气较淡,而鸡精有浓郁的香气 。
可不用加鸡精或味精的菜:
1、肉类和个别蔬菜、海鲜、蛋白质
肉中含有谷氨酸,当用菜中的盐加热时,它会自然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 。除肉类外,其他美味食品不需要添加味精或鸡精,如鸡蛋、蘑菇、海鲜等 。
- 本田xrv和途铠的区别是什么
- 沟通和交流的区别
- 农用车冬季难启动的原因和启动技巧
- 机械加工常用测量器具和使用知识
- 牙轮钻头的种类 单牙轮钻头和其他钻头对比
- 本田冠道2020年新款和柯迪亚克的区别是什么
- 村和屯有啥区别
- 别克英朗和明锐怎么选
- 注塑机炮筒和螺杆是同样的东西吗?过胶头和混炼头呢?
- 塑料轴承 用途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