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5、拜神祭祖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
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
春节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春节习俗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
一、年前习俗:年末廿三/廿四:1、忙年 。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2、扫尘 。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3、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年末廿五:1、做豆腐 。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2、接玉皇 。
民间传说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3、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4、赶乱岁 。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 。
年末廿六: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故此称为“年肉” 。在部分地方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窝头与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
年末廿七: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 。年末廿八: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
- 山东枣庄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你知道都有啥吗?
- 眼圈熊怎么养眼圈熊的饲养方法
- 日晷的用途
- 桌子怎么读
- 生蚝是海蛎子吗
- 江浙沪的江是江西还是江苏
- 弧形铝方通加工流程
- 马兰菜的功效 竟然有这8种
- 山梨糖醇的危害
- 一个喇叭的标志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