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是怎么形成的( 二 )


日晕、月晕是怎么形成的?在天气将要发生变化以前 , 我们有时会在太阳或月亮的周围 , 看到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 , 我们这种光圈叫“晕” 。太阳周围的光圈 , 叫“日晕” , 月亮周围的光圈叫“月晕” 。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气象现象 。晕圈的颜色一般是内红外紫 。
晕其实就是日光或月光通过卷层云时 , 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 , 经过两次折射 , 就会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 也就是晕 。日晕或月晕的出现 , 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 。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 , 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 。所以 ,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晕三更雨 , 月晕午生风 。”
月晕是怎么形成的?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 , 月晕的形成跟月光通过与其波长相近的小水滴时会出现衍射 , 我们就可以看到月亮周边分布着强弱相间的光晕 , 如果外边一圈只是白色的月晕是光透过卷层云产生的 , 这时可能就要下雨了 , 通过衍射形成的包住月亮的多重彩圈是月华 , 非月晕;月晕是月光通过卷云/卷层云中的长六角柱状冰晶的侧面(铅笔的形状)折射而形成 , 因为光线如果想从这种冰晶的侧面进入再从侧面出来儿不在冰晶内部发生全反射 , 只有一种光路 , 走这个这个光路出来后折射角就是22度 , 所以月晕总是离月亮22度远 。其实我们通常所见的离太阳/月亮22度的晕只是日/月晕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 , 根据冰晶种类的不同 , 光路的不同 , 日/月晕的种类可谓多种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