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中华本土的传统的节日 , 是本土道教的重要节日 , 不是外来宗教带来的节日 , 并非外来节日 , 和外国宗教没有丝毫关系 。
当今的道教弟子与有志于中华文明的炎黄子孙 , 殊当在意此类节日 , 正本清源 , 弘扬华夏文明 。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 , 民俗谓之腊八 , 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 , 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 , 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 , 别有一番来历 。
相传 , 在古印度 北部 , 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 , 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 , 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 , 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 , 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 , 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 于是 , 在他29岁那年 , 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 , 出家修道 , 学练瑜珈 , 苦行6年 ,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 , 一天 , 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 , 彻悟成道 , 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 , 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 由于他是释迦族人 , 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 , 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佛教传入我国后 , 各地兴建寺院 , 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 , 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 , 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 , 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 , 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 , 煮粥敬佛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 , 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 , 名曰‘腊八粥’ 。”此时 , 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 , 不过 , 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 , 赐百官粥 , 以米果杂成之 。品多者为胜 , 此盖循宋时故事 。”《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 , 禅家谓之腊八日 , 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到了清代 ,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 , 每逢腊八日 , 在宫内万福阁等处 , 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 , 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 , 品尝食用以度节日 。《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 , 雍和官熬粥 , 定制 , 派大臣监视 , 盖供上膳焉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 , “五味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 , 后经演变 , 加之地方特色 , 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 , 谓之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 , 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 , 和水煮熟 , 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 颇有京城特色 。
天津人 煮腊八粥 , 同北京近似 , 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 , 色、香、味俱佳 。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 。
山西 的腊八粥 , 别称八宝粥 , 以小米为主 , 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 , 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 。晋东南地区 , 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 , 合水煮粥 , 又叫甜饭 , 亦是食俗之一 。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 , 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 , 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通常是早晨就煮 , 或甜或咸 , 依人口味自选酌定 。倘是午间吃 , 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 , 全家人团聚共餐 。吃完以后 , 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 , 以驱邪避灾 , 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民间相传 , 腊八这天忌吃菜 , 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 。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 , 分“五味”和“八味”两种 。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 。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 , 另外还要加调味品 。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 , 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
- 1979年腊月初一什么星座,一九七九年属羊腊月初一出生是什么星座
- 2023小年必须在自己家吗
-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简写?
- 十二生肖的由来,十二生肖的由来是什么
- 窑洞的特点,窑洞的历史由来,分布主要类型及特点?
- 2022年3月搬家黄道吉日时间,2022年农历腊月是大进还是小进?
- 粽子的由来100字,粽子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小练笔,六年级下册
- 征方腊死的梁山好汉
- 腊月不提亲还是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