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习俗
古有谚语:“过了腊八就是年” , 所以腊八节被视为春节习俗的开始 , 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 , 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也不少 。
习俗一 , 腊八粥 。腊八粥的原料很多 , 除了白米 , 人们会将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葡萄、红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发 , 在第二条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古人由于生活条件所限 , 食物较为匮乏 , 能喝上腊八粥 , 在当时是一件很开心很期待的事情 。
习俗二 ,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 , 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 大家在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 , 而腊八蒜的做法简单 , 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 , 泡上醋即可 。同时 ,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 , 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 , 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 , 可以看出盈亏 , 包括外欠和外债 , 都要在这天算清楚 , “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
习俗三 , 腊八面 。陕西关中地区流行吃腊八面 , 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 , 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 , 豆类提前泡一晚 , 腊八这天用来熬汤 。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 , 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 即制作完成腊八面 。
习俗四 ,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 , 腊八前后 , 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 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
习俗五 ,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 , 不称“腊八粥” , 而叫做煮“五豆” , 有的在腊八当天煮 , 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 , 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 , 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 , 腊八人们吃了 , 来年不危害庄稼 。煮的这种“五豆” , 除了自食 , 也赠亲邻 。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 , 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 , 象征连年有余 。
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的来历传说故事1、由来
腊八节 ,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 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按佛教记载 , 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 , 形销骨立 , 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 , 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 , 食后体力恢复 , 端坐菩提树下沉思 , 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 , 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 , 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 , 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 , 俱设五味粥 , 名曰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 , 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 , 各寺院举行法会 , 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 , 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 , 名为腊八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 , 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 因此 , 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 , 后经历代演变 , 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
2、腊八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1)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 , 起源于元末明初 ,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 , 当时正值寒天 , 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 , 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 , 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 , 坐北朝南做了皇帝 , 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 , 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 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
(2)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 , 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 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 , 舍弃王位 , 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 , 后经六年苦行 , 于腊月八日 , 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 , 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 , 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 , 举行诵经 , 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 , 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 , 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 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 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 , 沿街化缘 , 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
- 1979年腊月初一什么星座,一九七九年属羊腊月初一出生是什么星座
- 2023小年必须在自己家吗
-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简写?
- 十二生肖的由来,十二生肖的由来是什么
- 窑洞的特点,窑洞的历史由来,分布主要类型及特点?
- 2022年3月搬家黄道吉日时间,2022年农历腊月是大进还是小进?
- 粽子的由来100字,粽子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小练笔,六年级下册
- 征方腊死的梁山好汉
- 腊月不提亲还是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