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哪个时期的哪国人

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
老子的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
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
老子是哪个时期的哪国人?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说安徽涡阳)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
老子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老子是春秋时期陈国人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
人物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2]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
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 。“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
主要著作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