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
文章图片
一直很不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 ,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 还是有那么那么多的人且是包括“主流”、“权威”在内的那么那么多的人 , 居然仍把《三国演义》当作“真正的历史”!
把明明白白写了“演义”二字的小说当作历史的尴尬——就还说“尴尬”吧 , 说别的 , 就……怎么说?说粗话不好吧!这种“尴尬” , 在我们这儿 , 并非限于《三国演义》——“殷纣王”其人怎样怎样 , 不就是按照《封神榜》(也叫《封神演义》 , 也标明了“演义”的)被认知、传说的吗?多亏 , 那里面有九尾狐元始天尊什么的 , 没好意思硬就说是历史 , 怕打破“唯物”藩篱 。 可到《三国演义》这儿 , 就理直气壮了起来!
不是就有xx总局挺重要的人物发出过“不得随意颠覆历史!比如吕布 , 就是三姓家奴”的“指示”吗?吕布怎么就是“三姓家奴”了呢?那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张飞“说”的而已!连小说中都再没第二个人物提过“三姓家奴”四个字 , 怎么就成“不得随意颠覆”的“历史”了呢?!
仅此 , 就可见 , 对于《三国演义》近乎病态的崇拜、信服 , 已经到了强词夺理的程度!
为什么?为什么硬要把连原作者都标明了“演义”的小说 , 非要当真呢?想来想去 , 勉强算是提炼出了三点:
第一 , 对于小说中明暗战争描述的和充斥全作的阴谋论的痴迷 。
第二 , 对于分裂政治局面和所谓“正统”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偏爱 。
第三 , 对于“布衣贤达”诸葛亮的推崇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
文章图片
(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坏书”
据说 , 在泰国一些华人华裔较多的地方 , 信奉佛教的当地人(非华裔)轻易不会把女儿嫁给华裔;非要嫁的话 , 有个“文化”方面的条件 , 就是没有看过《三国演义》 。 因为 , 他们认为 , 《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坏书” , 看过的人 , 注定不是好人 。
这传说可能夸大了 。 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 不敢说 。 所以只能冠之以“据说” 。 但就便是讹传 , 窃以为 , 也并非全无道理 。 因为 , 《三国演义》 , 的确不算什么“好书” 。 至少 , 从文学角度讲 , 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肩” , 是“高抬”了 。
且不说小说中对于“历史”的“演义”所表现出的明显倾向性和出离放大“阴谋论”的“腹黑心理” , 单说其中关于战争的描述 , 就最多只是“说书”的“字面”水平——两军相遇 , 将阵型对圆 , 一将出马叫阵……这描述在小说中很是常见吧?
啥叫“阵型对圆”?都“两军相遇”了 , 要么打要么散 , 对的哪门子“阵型”啊!好吧 , 就算要呈现“阵型” , 一则为显气势 , 二也是做好大战准备 , 顺带观察对方反应 , “对圆”又怎么理解?两边各呈半圆形 , 合起来可为“整圆”么?好吧 , “对圆”就“对圆”吧 , 那倒是打啊!打了——有一方出来一名将领叫阵 , 另一方便也很默契地出来一名将领 , 与之“单打独斗” , 两边成千上万兵力都只顾呐喊助威 , 没人上去帮忙?结果 , 一方将领将另一方“斩于马下” , 便似分出了胜负;顶不济 , 再如是“单打独斗”几番 , 被“斩于马下”较多的一方 , 即被得势的另一方“掩杀” , 于是溃败……完完全全就是说书的调调啊!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
文章图片
如果战争只靠个别武将相互“单打独斗”就可以“定势”、“胜负大分” , 那还带那么多兵勇干嘛?每人每天差不多一斤(今制)粮 , 白白养活着吗?!
这种明显“失真”的传奇性描写 , 无外乎两个成因:要么就是作者对真正的战争并无哪怕“耳闻”的印象;要么就是虽略有所知却极乏想象力 , 描述能力、努力 , 也都很有限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不管哪种 , 用来“操作”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 , 都有点儿“对不起读者” , 有糊弄傻子之嫌!往严重里说 , 就是作者对读者不怎么认真 。
作为作者 , 本人认为 , 不认真对待读者的写作成果 , 都不能说“好” 。 是不是“坏” , 自己心里 , 应该是清楚的 。
当然 , 三国迷 , 或说“三国演义达人”们会说 , 仗具体怎么打 , 不是事儿 , 纠结那些个 , 是鸡蛋里挑骨头 , 《三国演义》真正讲的 , 是“智谋” 。